比目蛇蜥最兇猛的攻擊,就是張開巨口將獵物“咔嚓”一下咬斷——估計這種魔獸的咬合力,放在地球的話應該能排進前三——它就在等待那人接近,尋找最適合下手,不對,是下嘴的機會。

比目蛇蜥不愧是魔法系魔獸,智商比一般的魔獸高出不少,知道逃也未必逃得掉,乾脆做好了拼死一擊的準備。

觀戰的眾人已經蒙了,竟然眼睜睜看著那些獵物逃走,根本沒想到去追擊。

那人很快接近異化比目蛇蜥,手中乍然間出現一把法杖,只見法杖一揮,一個巨大的水球把比目蛇蜥罩了進去,不過好像似乎作用不大,隨著魔獸的奮力掙扎,這個水球隱隱有破散開來的現象。

那人停下了腳步,高舉法杖對著目標,似乎是在吟唱咒語,接下來驚人的一幕出現了。

就在比目蛇蜥破開大水球的那一剎那,一張白色的光網在它頭頂憑空出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它籠罩過去,一接觸到光網,比目蛇蜥就發出慘厲的嘶鳴,整個蛇軀拼命地扭動掙扎,可惜卻無法衝出光網,不管它爬向哪兒,光網都緊緊將它罩住,被光網勒緊的部位,瞬間擠破身上的鱗片和肌膚,滲出大量的血液,頃刻間就將它的身體全部染成了黑紅色。

“雙屬性魔法師!竟然是雙屬性魔法師!”有冒險者爆出驚呼,隨即就像進入到菜市場一樣,嘈雜的聲音充斥在人群中。

波利埃族的兩個美女對視一眼,聖殿戰士吃驚地低語:“是那個人!”

她口中的那個人就是霍克,之前在途中曾經有過一面之緣。

聖殿術師沒有反應,一動不動看著那張對魔獸施虐的光網,口中喃喃自語:“好可怕的光魔法,我在聖殿也沒見到過這種魔法的記載。”

聞言聖殿戰士不由皺起眉頭,心中不解,怎麼可能還有比我們波利埃族更擅長與光元素溝通的人存在?

不說冒險者們與波利埃美人的驚訝,卻要回顧一下,霍克為何會出現在此,他不是趕往斐米庫答鎮去了嗎?

剛才在路上超過兩個波利埃美人之後,霍克就看到了路邊荒野上與魔獸戰鬥的冒險者們,他經過時只瞄了一眼就繼續趕路了。莫說當時的情況這些人沒有什麼危險,就算遭遇殺機他也未必會去蹚渾水。近日來為參加隱門交流會,他做了不少準備,尤其是對於華夏傳統文化的學習,因為他明白,武學文化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他閱讀了大量古代先賢的著述。

學習這些知識,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研究武學,因為他發現,“武”和文化密切相關,那種把“武”單純視為暴力的看法是及其狹隘的,“武”的基礎釋義,是使用包括但不限於)打鬥等手法,來達到停止戰鬥的目的,故而止戈為武。可惜有些後人不明就裡,可笑地把“止戈”曲解為“放下武器、停止戰鬥”,這是真正的止戈嗎?這是找虐!

透過對武學的延伸,他對哲學也產生了比較濃的興趣,他驚喜地發現,哲學應該就是與人生有關的智慧,胡適就曾說過:“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哲學的相關命題中,有“天道自然”這一說法,此說源於先秦道家,老子也說過“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認為“道”是自然而然的,不受任何事物的自身運動影響,也不受任何精神意志支配。

實際上這就涉及到一個“規律”的概念,什麼是道?道就是自然規律。人為的干涉和影響就會違反客觀規律,有人富貴就有人貧窮,有人得意就有人失落,這都是規律。強者欺負弱者,或者強者同情弱者,這都是天經地義的,不能以對錯一言蔽之,更不應用所謂的道德大義來綁架人的思想,就像有光就有暗,有正面必有負面,均是相對的。

一味地同情弱者,這也違反規律,說白了就是違背“道”的自然,所以古往今來很多劫富濟貧、抱打不平的人,往往不得善終,可能就是因為他們違背了天道。要想從根本上幫助弱者,必須依靠制度和管理,牽涉到意識形態的頂層設計這一複雜問題,不是靠幾個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大俠就可以解決得了的。

所以說他就算眼見這些冒險者被魔獸吃掉,也可能不會出手相助,這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不願輕易選擇去違反規律,因為奧茨賽德的生存法則,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在這個世界,一個人要想活下去、活得好,最佳的選擇就是使自己變得更為強大。

就在他經過冒險者與魔獸戰鬥之處不久,居然有不長眼的傢伙盯上了自己,從而間接地導致他救下了這幫人。

(本章完)

喜歡都市最強保鏢王請大家收藏:()都市最強保鏢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