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南華的未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讓人收起了演講稿,喬治帶著周南來到了靠牆邊的一個四人位前坐下。這裡被綠株和高背沙發隔開,形成了一個單獨的空間。
“約納斯,南華的建立,給我們在大馬的統治雖然造成了一些困擾。但是總體來說,南華是符合未來的政治發展趨勢的産物,我們也願意從南華的身上學習一些現代管理的經驗,為我們在大馬的管理更好的服務。”
喬治的一番話直接奠定了今天晚上的談話基調,讓周南的心也安定了不少。因為南華的建立,華人從大馬撤資的情況比較嚴重,不管是在砂拉越,還是在半島上,無數的華人拖家帶口來到了南華,也將大馬的華人資金抽調一空。
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不符合英國的利益的,所以周南一直還在擔心,英國會因為這種情況專門針對華人制定一些管制政策。
目前的大馬,經濟完全控制在華人的手裡,撤出了大批的流動資金,實際上將大馬的經濟變成了一團死水。
但是華人們並不是完全撤離,他們只是讓家人們離開了大馬,在大馬的産業並沒有完全拋售,等於是損害大馬的利益,肥了南華。
這樣的情況還出現在美國,不過在美國的華人數量不多,對美國的經濟損害要小的多。雖然華人從美國撤資,但他們從美國購買了無數的物資到南華,實際上還促進了美國的經濟。
所以,大馬和美國對這種情況,反應是完全不同的。
美國恨不得從美國過去的華人越多越好,從美國購買的物資越多越好。
但是英國各界卻對南華的挖牆腳行為深惡痛絕。
不過,雖然從經濟層面對大馬有一些損害,從政治層面來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原本的大馬,有無數的華人紅黨,他們是堅決反對英國人的主力。因為馬來的主要民族巫族人,他們根本就沒有管理一個國家的能力,最少在目前,他們沒有搶了反抗英國的決心。
這些華人紅黨得到了蘇聯的支援,給英國人的統治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也是大馬目前地區動蕩的主要因素。
但是南華的建立,讓這些人看到了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和平建國的可能。南華給大馬做了一個榜樣,也讓許多紅黨份子,放棄了暴力反抗的途徑,開始跟英國人尋求對話。
南華的紅黨全部改頭換面,變成了激進民主黨,更是對大馬的華人紅黨有了直接的沖擊。除了一些極端份子認為南華背叛了革命,大部分華人紅黨都在研究南華這樣做的主要原因。
所以,最近一年紅色大潮在大馬消退了許多,雖然經濟受到了一部分影響,但是統治更加穩定了,沒有了以前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
周南之前一直不能準確判斷英國人的態度,雖然透過安德森上尉,他將許多事情也跟他們做了一些說明,但是英國人一直沒有闡述自己的立場。
現在看來,他們仍然處於觀察期,想要從南華的身上學到更多的管理經驗。
以前的西班牙大航海時期,那是野蠻掠奪,到了英國人奪取了日不落帝國的威名,變成了殖民統治。
但是進入了新世紀,美國在菲律賓的統治,就從殖民統治變成了一種新的經濟控制。
特別是二戰前後,美國在南美的經濟影響逐漸加強,二戰以後,又利用歐洲複興計劃開始真正以一種新的經濟政策影響全世界的經濟。
這個時候,歐洲也看到了,殖民統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荷蘭在東印度群島的政策,實際上就是在跟美國人學習的新的管理經驗。只是他們的實力不如美國,加上美國和蘇聯在這個地區的一些角力,也影響了荷蘭的統治。
所以荷蘭人只能拉攏一批人,打擊一批人,盡量維護自己的利益。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英國身上,二戰讓他們失去了戰前的統治力。南亞次大陸,中東,南非,東印度群島各個地區都在尋求民族獨立和自治。
以前的殖民政策已經不適用了,因為英國的軍事力量不足以控制這麼多的地區。想要繼續保持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保持自己的體面,他們也只能順應時代的變化。
南華的建立,損害到了一些英國在大馬的利益,但是同時緩和了那裡的氛圍。但是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連周南也看不清楚,所以現在知道英國人的態度,他還是輕鬆了許多。
最少,英國人沒有直接翻臉,他們還願意給個機會繼續觀察。
否則的話,他們只需要封鎖海峽,控制銀行,華人們就過不來,那些資金也轉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