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協議的撕毀直接導致了印度不同種族之間的第一次大屠殺,而無力維持和平的印度總督韋維爾子爵制定了名為“瘋人院行動”的撤僑計劃。

今年二月初,以協調能力見長的蒙巴頓子爵接替韋維爾子爵成為印度總督後,一開始仍然致力於維持印度的統一併留在英聯邦的內部。

但統一的構想在民間已無基礎的情況下,蒙巴頓總督只能寄希望於印度的政治派別的支援。蒙巴頓與領袖真納多次會晤後無法獲得支援,只能放棄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併成功尋求甘地對分治的支援。

由於印度境內反對英國的風潮愈演愈烈,英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印度的控制。就連原本忠誠於英國的知識分子和軍隊,都開始起來造反了。

還不僅僅是印度,包括緬甸和馬來亞在內的英國殖民統治地位,都已經被動搖。

英國從一開始不支援印巴分治,後來卻看到了分治的好處,轉而開始支援這一計劃。

一個強大的印度已經不符合英國的利益,而把印度分裂成三四個有矛盾的國家,更有利於他們以後的利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的特使團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黨派之間,進行挑撥離間,製造分裂。由於英國特使團的破壞,印度聯盟同印度國大黨之間的仇恨進一步加深。

時間進入47年以後,印巴分治已經成為了一個必然的結果。

但是,英國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成了美國人勒索的物件。他們在加勒比海,在印度洋,在非洲,在亞洲的軍事基地,都成為了美國勒索的物件。

光是從二戰結束到六十年代的十五年期間,他們就有超過三十處軍事設施被美國人索要或者是租借,在東南亞地區就有七處。

實際上,這個時候,因為有了東印度群島的例子,印巴分治並沒有另一世那麼讓人瘋狂和絕望。在緬甸和馬來亞半島,也掀起了一股各民族建國的風潮。

緬甸這個國家也是非常奇葩的,在二十世紀初期,這個國家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人均gdp達到了八百美元,在全世界也排的上號。

但是這個國家越折騰越窮,到了八十年代,美元大幅貶值了,這裡的人均gdp還不到五百美元了,成為全世界極度貧困國家。

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這裡的gdp才上千,但是這個含金量跟一百年前相比,是完全不能比的。

這裡的民族問題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都沒有能解決,更別說現在了,所以在針對緬甸的問題上,周南的建議是盡量多劃分幾個國家。

馬來半島卻不一樣,那裡的局勢更加複雜,也因為華人眾多,所以周南只是提出了一個大概框架。

馬來亞總共不到一千萬人,華人的數量大約三百五十萬,並且控制了那裡的經濟。

雖然那裡的華人族群的日子現在還算好過,但是因為後來的馬共和五一三事件,純血統的華人逐漸被當做二等人。

知道未來的歷史,周南當然是希望英國能在馬來也成立一個華人國家,甚至兩個。但是英國人會怎麼做,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周南故意站在英國的立場考慮,認為英國在亞洲的軍事基地應該是英國的核心利益。

雖然他們現在經濟有問題,但是如果因為經濟問題放棄了對亞洲的軍事影響,只會讓英國以後的經濟影響力下降。

所以,英國要做的不是放棄這些軍事基地和據點,而是暫時削減人員,甚至以委培,訓練當地士兵的方式,來換取一些軍費。

周南也承諾,如果英國方面肯在馬來建立一個華人國家,他願意幫助說服華人,承擔一部分英國人的軍費,保持英國的影響力。

這些動作周南不怕美國人知道,這是陽謀,不是陰謀。即使美國人知道這些,也無法怪罪到周南身上。畢竟周南是英國的顧問,當然要替他們出主意。

當然,美國人不喜歡周南那是肯定的了。

在日內瓦住了兩天,周南都是住在讓諾德的別墅裡。經過了周南為他的重要調養,他的身體變的健康了許多,最起碼臉上多了一些自然的紅潤,不再是滲人的青白色。

光是為了這個原因,現在的讓諾德對周南幾乎是言聽計從,從不反對他的任何決定。

不過,他已經習慣了酒池肉林的中欲生活,在女色上從不收斂,即使有周南的調理,也不知道他當地能活多久。

三月二十九的晚上,周南帶著施韋哲一起回家過週末,同時也會見了另一幫來自英國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