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處,溫小芹跟他一起對了一下答桉,確認了自己發揮得還可以。

第二天上午幾門課的考試,基本上也發揮正常。

下午準備開車去新封稀土礦。

溫小芹想到一件事,對大章說:“爺爺上次去拿了嶺背老凌頭的藥膏,不知道貼了後有沒有效果,上次我們回來也忘記問他這件事了。”

上京城參加特訓班前,他們帶老董去老凌頭處拿了一個月的用料,到現在為止,應該早用完了。

潘大章打通了爺爺家電話。

是奶奶接的。

黃憐香告訴他們:“上次貼了二十多天,基本上正常了。可是這幾天,每個礦都去跑,昨晚回來又說腰又有點痠痛了。”

潘大章說:“那我們再去嶺背找老凌頭要一些膏藥,今天下午我們先去一趟汪莊稀土礦,明天回去吃午飯。”

這時一個郵局工作人員,騎單車來到鵬程賓館,找到潘大章,交給他六張匯款單和幾本雜誌樣刊。

“喲,怎麼這麼巧,稿費單和樣刊都是同一天到?”

郵電員說:“以後領取匯款單,都要本人簽字確認才行,上個月我送匯款單來都沒有找到你,所以就沒有簽收。”

潘大章說:“現在還搞得這麼嚴格,假如我有事去外面,我家裡人也不能代替簽字麼?比如我物件?”

他指了指溫小芹。

郵電員說:“只要可以證明她是你家的人就行,比如結婚證,或者戶口簿上有她的名字。”

潘大章無語了。

有時候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就是那麼固板的。

稿費單一張是《江山文藝》寄來的,《潘大章文學專刊》那一期的,這一張匯款單數額就是三萬二千八百元。

林安白果然沒說錯,一期專刊付給他稿費就是三萬多。

算不錯了。

另外一張是《名詩刊》的,一個組詩一千多塊。

第三張是《星月》詩刊的也是一個組詩一千多塊。

第四張是《綠源》詩刊的,同樣是一組詩,一千多塊。

第五張卻是《岡州文藝》的,上個月也刊登了他的一組詩,寄了六百多塊稿費。

第六張是洪城《文學天地》何主編匯的,一樣是一組詩,稿費按道理應該比那些大刊的較少,但是卻意外多二百多塊。

他打通何主編電話。

“何哥,一個組詩你匯一千二百多稿費,也太多了吧?”

你就不怕一個小刊這樣幹黃了。

“小潘老師呀,那稿費是九百多,匯款單上還有你一個月的工資,你忘了,你還是《文學天地》的名譽主編呢。”

潘大章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是掛了一個虛名,又沒幹什麼實事,白白拿雜誌社工資,我心中有愧,跟領導說這個月開始就不用發我工資了。”

我是差你那三百五百的人麼,關鍵是拿你工資,我心裡不踏實。

何主編說:“小潘,你的作用是誰都不可替代的,上個月有幾個名作家都是你推薦過來的,都發了他們的作品。《文學天地》自創刊以來,第一次出現刊物印刷數量不夠銷售的情況,希望小潘老師還能夠一如即往地支援我們。”

潘大章跟他打完電話後,順手翻了翻《文學天地》。

除了刊登了魯不平的一篇中篇外,還有一篇管淇軍的中篇。

一篇封紀才的散文。

文學水平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