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元青花瓷鬼谷子下山圖罐(第1/3頁)
章節報錯
潘大章本來打算跟麻魏禾聊聊琉璃廠那些舊瓷器的事,可是想到他本來就是一個收藏家,只要是有價值的藏品肯定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想從他專家的眼皮底下撿漏,無異於痴人說夢。
於是只跟他聊收藏中的陶瓷、玉器、古籍善本、珠寶、郵品等幾項的內容。
“麻大哥,你說的古籍善本是包括哪幾方面的書籍。”
因為他在岡州從方老頭手裡,花三百塊淘到了一本元版的《三字經》手抄趙體本,他只是僅憑前世的記憶,看見後就花三百元才把它買了下來。
但是一直到現在,他也不明白這種善本古籍的具體價值。
麻魏禾是收藏大家,藉此機會向他討教,他肯定懂的。
“古籍善本其實按照清代張之洞的詮釋為:一是本沒有刪節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錯誤少;三是舊本舊刻、舊抄。”
麻魏禾解釋說:“特別是其中的精一本,精校精注和舊抄,又要看是誰備註,誰抄寫的,名家的自然價高。小潘難道你也收藏過這些古籍善本?”
他在其他藏家手中見過宋版善本,藏家朋友告訴他,收藏界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的說法。”
他知道收藏這種孤本還要看個人造化,不是想收藏就能碰到的。
這小潘現在提起這話題,難道他手上有這玩意不成?
“不瞞麻哥,我真的花三百塊錢收購了一本元版素履先生手抄的《三字經》,我也不知道是否收價過高了,有沒有虧本?”潘大章坦率地跟他說。
麻魏禾驚訝地說:“三百塊收藏了元版素履先生的手抄善本,你算是撿了巨漏。素履先生是元代三大書法家之一,另外二人是松雪道人和寄直老人。收藏者假如能夠收到這些大家的手抄善本,完全可以當作鎮宅之寶,不會輕易出手的。”
潘大章當然現在也沒打算把那本古籍書出手,同時他也見過老董的書架上有一本宋版古籍善本。
但他也沒有仔細去翻閱。
現在聽麻魏禾這樣說,他也好奇。
“保守估計那本元版素履先生的手抄善本可以值多少錢?”
麻魏禾心神為之動容:“小潘,你不是想出手吧?你三百塊收來的,現在出手一萬塊肯定值。”
潘大章想只是值一萬塊,看來也不算是最有價值的,他在河中撈了幾尊菩薩雕像都是幾萬元。
“先收藏著吧,以後看情況再說。”
一本古籍書體積也不大,隨意塞在保險櫃都沒問題。
他又跟他聊集郵的事情。
“說實話,集郵是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能單憑一時興趣。”
麻魏禾說:“去年在工人體育館舉行的全國性集郵展覽,當時可以說萬人空巷,整個體育館擠滿了人。當時發行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1983.bj》紀念郵票一套,當天,很多人為了購買這套郵票從一大早就開始排隊,真是盛況空前。”
潘大章感興趣問:“你認為郵票收藏未來升值空間大麼?”
麻魏禾真誠地說:“說實話我也在思考這麼問題,現在連小學生都知道去集郵了。郵票收藏真正的價值在於它的稀少性,越稀少越珍貴,你說同樣一款郵票,收藏的人越多,它升值的空間就有限吧?”
潘大章也知道八十年代初掀起的集郵熱,幾乎向全國民眾普及了集郵的知識。
集郵後來成了一項社會性的文化活動,許多郵市自發地應運而生。
京城的東華門、六部口、三里河、禮土路、黃莊等繁華地段,每天都雲集了數以百計的集郵愛好者,也有直接買賣的。
“其實很多人都是跟風的,隔幾年風頭過後就堅持不下去了。”
一種愛好能夠堅持幾十年不變的其實又能有多少人。
麻魏禾說:“不管收藏什麼都要有專業的知識,有一雙慧眼,發現的眼光,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價值你就贏了。”
汪朝說:“我們麻哥有空就去鑽衚衕,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麻哥是衚衕自有黃金屋,衚衕自有淘金窟。”
麻魏禾贊同地說:“這年代是收藏的黃金年代,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說實話,我現在手頭上有上千件文物收藏,大部分都是我走街串巷淘來的,有些還根本沒有花一分錢。”
他跟大家說了一件事:“我去一個衚衕閒逛,看見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和老大婆,老頭踩著一輛三輪車上坡,他老伴在後面推。由於三輪車上堆煤球過重,兩人力氣不夠上不去,三輪車後溜,即將要車倒人翻之際,我及時幫忙。他們感謝我,邀請我去他們家喝米酒。
老人說他老兩口無兒無女,以前成分不好,祖上是宮裡當差的,沒有正式的工作。平時幹一些送煤球工作,靠祖上留傳下來的一些金銀細軟,日子也過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