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沒空去京城參加表彰會(第2/5頁)
章節報錯
許多詩人的作品吸收了他的理念和抒寫模式,也發表了不少有影響的作品。
《俞督文藝》是屬於縣城內部刊物,屬於學習型的,是為了培養縣城文學人才陣地的。
所以不需要拉外地名人來投稿。
而《紅土地》就不一樣了,
它是一本綜合性文藝季刊,多刊發一些名家作品,有利於它走出岡州,走出贛省,走向全國。
潘大幸養成了習慣,一般上體育課和勞動課,他都可以去縣委辦公室。
體育課即使不止,考試時也絕對能夠拿好成績,不會拖班上後腿。
他的身體各項素質都比其他人強。
還有勞動課。
謝主任特意跟他說:“上勞動課時,你可以不用去上。”
這個季節上勞動課做得最多的事就這去種樹。
學校旁邊的公園都是他們勞動課的戰場。
公園後面不遠是綿綿幾十裡的俞山。
學校為了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品德,會找赤腳醫生,給大家認一些中草藥材知識。
讓學生在勞動課時,去田間地頭,山腳溪溝找一些中草藥材。
象什麼蒲公英、蛤蟆秧、掐不齊、苦菜子……
此時田地山嶺間,由於還沒有農藥化肥的濫用,各種雜草叢生。
尋找這些赤腳醫生教授過的樣草,也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俞督中學後院圍牆內還有幾畝水田,一口池塘。
這幾畝地和池塘都成了學生上勞功課時的目標。
在那幾畝地上種玉米,各種農作物。
拔鮮草喂池塘裡的魚。
都是全校師生上勞動課的內容。
玉米和農作物成熟了,可以成為食堂上的一道菜。
當然也收菜票。
年底魚塘起魚,每個老師都可以分得一些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勞動成果不可能落到學生手上的。
每次上勞動課時,潘大章都不需要跟去。
他可以自由支配時間。
當然這個時候他往往會去縣委辦公室辦公。
一個星期往往有一節體育課,二節勞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