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浦的時候,還對清楚了另外一件事。

關於整合公司旗下所有遊戲,當然目前會以《永恆之戰》為主,打造一個真正的遊戲平臺,同時也為後續的新開發專案搭好銷售和推廣框架。

換句話說,這個戰略並不是為了當下的五款遊戲,而是為了未來。

中國網際網路方興未艾之際,其實平臺就已經興起了,早在十年前的98年,連眾就已經出現,又有後來的qq遊戲平臺,在棋牌類或小遊戲上搞得有聲有色。

當然也有對戰遊戲的浩圓和sv,不過當然如你所知,他們並不提供遊戲下載,嘿,只是純粹地提供玩家聯機對戰的服務。

他們都是建立在固定的遊戲模式下,樹立起了自己的標簽,讓想玩某種型別遊戲的人很明瞭地知道去處。但同樣也是把雙刃劍,就像你玩鬥地主會去連眾或qq遊戲,不會想到去浩圓和sv,玩大型對戰遊戲則剛好相反。

葉沉溪並不認為遊戲是侷限的,玩家對遊戲型別有喜好和偏愛很正常,但同樣平臺也能做出細分和垂直定位。

青魚網路就是要做一個綜合性的遊戲平臺。

當然端遊、頁遊和手遊還是會作為單獨的品牌去經營,這裡要說的是pc平臺。

青魚網路的起點已經很高了,平臺最需要的是人,而到目前為止,整個青魚遊戲的使用者已經超過一百二十萬,這是除開旗下幾款遊戲重疊玩家的真實人數。

遙想當年,連眾剛創立的時候,三個創始人各自動用關系拉人,讓人提意見,經常出現三個開發著陪著一個玩家遊戲的情況,甚至一個人開三個號,這樣只要有一個玩家進來,就可以立馬開始遊戲。

他們還在首頁貼出通知,希望大家盡量都中午來玩啊,這時候人比較多,工作人員也都在。

行業發展得多麼迅速,相比之下十年後的青魚,多麼幸福。

規劃中的青魚遊戲平臺,嗯,現在還沒有想到用啥名字好,甚至公司的英文名都還沒確定,兩個老闆都有起名困難症,不然也起不出啥“老闆”“製作人”之類的東西,反正就先用青魚遊戲平臺代替吧。

規劃中應該初次和玩家見面的時候分為永恆之戰和網頁遊戲兩個標簽。

其中永恆之戰是主介面,主要提供歷史詳細戰績查詢,玩家個人資訊檢視,伺服器排行榜等資料檢視功能。

遊戲社群,主要連線官網和幾大第三方社群,滿足玩家社交需求,當然也會有相應的編輯人員對有討論價值或技術價值的熱帖進行篩選,推送給玩家。

同時整合的還有新聞中心,推送最新的遊戲資訊,第三方影片精選等功能。

另外還有單獨的賽事中心,雖然目前為止也僅有一個“青魚杯”,但隨著遊戲熱度持續發酵,各種官方主辦或授權的配套賽事也會陸續舉辦。那時候賽事中心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它其實不僅僅是滿足賽事的宣傳和資料查詢,同樣也是對遊戲俱樂部、戰隊和明星選手的推廣。

相對而言,幾款頁遊就簡單很多了,基本上作用也就差不多“桌面快捷方式”的效果,當然也會提供一個平臺自制的瀏覽器,方便玩家不再需要自行開啟瀏覽器然後從收藏欄點選進入遊戲。

也就是一個微端功能而已。

並不是所有青魚遊戲的使用者都一定會使用這個平臺的,也需要官方的引導,這其實也需要一種內部的“導量”。

當玩家進來發現好用、方便,能留下來養成透過青魚遊戲平臺進入遊戲的習慣,這才是它的意義。

在《永恆之戰》中提供了一些面向新手玩家的輔助功能,像眼位計時,野怪重新整理計時,精彩瞬間儲存等,當然前兩者這種輔助功能在競技比賽中是禁止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