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週的時間,王平安依然如故,但抽空去見了之前工級考核的碰到的那個人。

董朝林,

到了地方,才知道竟然是京都工業研究所。

“小王啊,還以為你不來了呢,上次沒來得及好好和你聊聊,我都等不及,想去你們廠直接借調過來了。”董朝林一臉熱情的給他倒水說道。

“去年下半年的,第一機械工業部決定,要籌建電焊機研究小組,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已經差不多了。”

“上次考核的時候,我看了,手法和工藝都很不錯嘛,所以有沒有興趣加入進來?”

經過董朝林的解說,

王平安大體上知道這個電焊機研究小組的大體情況,

董朝林任組長,這個小組不僅僅從事電焊機裝置,還有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材料的研究。

而他們看上的正是王平安的焊接技術,以及焊接工藝,希望把他拉進來一起改良焊接技術。

不過,王平安提出來一點,自己無法去申城工作。

董朝林沉吟了一會兒,“行啊,焊機技術和工藝方面,可以暫時放在京都這邊。”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

“董叔,我回去就和廠子那邊協商內退了,但估計需要一點點時間。”王平安才起身告別。

董朝林:“真的不需要我們出面?”

王平安搖頭,

對於這個電焊機研究小組,王平安了解一下,後來改名一機部申城電器科學研究所電焊機研究室。

研究出不少成果。

而王平安之所以想進這個研究小組,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一進去就是幹部崗。

而在廠子裡,工人崗位,頂尖了也無非和易中海一樣,八級工。

也就混個班組長噹噹。

再往上,幾乎沒有任何通道。

......

......

果然,沒過幾天,

姜燕這邊終於來信了,這次輪到她一大早就堵在南鑼鼓巷的門口。

不過,好在她也算是謹慎。

離得遠遠的,直到看到王平安,才擺手,“平安,這邊,這邊......”

“姜大姐?”

“成了!”姜燕一臉的興奮,不知道借了誰的腳踏車,她搓了搓自己凍得發紅的手,這天氣晝夜溫差極大。

“今兒上了班,你交上你夫人,到廠辦這邊辦手續。”

王平安目光一亮,“行,你先往廠子走,我隨後就到。”

隨即,

他推著車,又回了四合院,對正在收拾的婁曉娥說道:“得了,今天跟我到廠子那邊報道!”

“啊?今天?”婁曉娥既興奮又有些不知所措。

“對!”

“那我穿什麼衣服?帶什麼東西?”

“什麼都不用換,到時候有統一的工服,除了戶口本,其他不用帶,新人入職,會發不少東西,你還得往回拿。”

“哦,那我梳個頭!”足足等了十分鐘,婁曉娥才出來,坐到了王平安的腳踏車後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