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是應天府的直隸州,距離南京城大約五十多公里,下轄來安縣和全椒縣,經過長達兩個多時辰的趕路,林瀟宸率隊來到六合北部,滁河畔的林家莊,這在來安縣的最南部。.caso.

這時候是上午的十點多,林瀟宸只帶了十多個錦衣衛密探和十多個緝捕所的密諜,由周順謙負責指揮,騎著馬不快不慢的趕到了這裡。

來老家帶的禮物不算多,像是草原的皮毛和肉乾,再就是馬奶酒,此外還有一塊他父親的牌位,這是要送入祠堂的。

林瀟宸也沒有帶下屬,一個人牽著馬進了村,向遇到的村民打問祖父林順康的住處,很快就來到了祖宅。

因為靠近京師的緣故,一路上看到的村莊,大部分民居都是磚瓦結構,明顯的比北方生活富裕。

祖宅是一處面積寬敞有青磚圍牆的大院子,周圍還種著很多大樹。裡面有正房也有偏房,看得出來,房屋建造的年數不會太長,是磚瓦結構,大門是開著的,地面還鋪著一層磚。

“後生,你找誰?”站在大門口的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問道。

“這是林太公家嗎?晚輩林瀟宸,家父林寶東!”林瀟宸急忙說道。

“你是瀟宸?我是你大伯林寶彥,好孩子,這麼多年都沒有你們父子的訊息,你爺爺去世的時候還一直惦記著,快進來!”老人頓時激動了。

林瀟宸的祖父已經去世十多年了,目前家裡是長子林寶彥當家,說起來就是林家的族長。

“侄兒拜見伯父!”林瀟宸急忙下跪磕頭。

“起來起來,怎麼就你自己來了?你爹呢?他怎麼沒回家?”林寶彥伸手把林瀟晨攙扶起來。

“伯父,我們全家到北平府不久,我娘就因為水土不服生病去世了,三年前,我爹也得病走了,這次來京師,我把我爹的牌位帶過來進祖祠,讓他老人家葉落歸根。”林瀟晨站起來說道。

“啊?你爹孃竟然都過世了?可憐這十幾年時間,我們兄弟沒有見一面!”林寶彥似乎有點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能是因為常年沒有來往的緣故,林寶彥雖然掉了眼淚,卻也沒有對著弟弟的牌位放聲大哭。

林瀟晨進了院子後,先見了大伯家的兩個兄長和嫂子,每個侄子侄女他都給了一個二兩的小銀錠做為禮物,然後一家人來到客廳說話,兩個兄長急忙出去通知家族的長輩。

沒多久,村子裡血脈相連的林姓家族成員,紛紛來到院子,大多都是他的長輩,得一個個的拜見,禮數是萬萬不能缺的。

“瀟宸啊,你在北平城服役,過得還好吧?”二伯林寶同問道。

“我爹跟著燕王爺到北平,去世前是千戶所的鎮撫,從六品官職,也不知道兵部出了什麼岔子,我遲遲沒能繼承他的官職,目前在北平都司衙門的斷事司做小旗,家裡有些地,吃穿都不困難。”

“這次能回老家,也是都司衙門派我專程到京師兵部衙門送公文,有軍令在身,我下午就得返回城裡。”林瀟宸說道。

“能做朝廷的從七品軍官,也不錯了,咱們林家算起來,就是你們爺倆是朝廷命官。那事不宜遲,不敢耽誤了朝廷的公務,先把你爹的靈位請入祠堂,家裡抓緊時間做飯,怎麼也得吃頓飯再走。”林寶彥說道。

林寶東的牌位進祠堂,其實過程很簡單,無非就是把牌位擺在指定的位置,然後上香磕頭,族長和長輩們作見證。為此,林瀟宸給祠堂捐了白銀二十兩作為香火錢,估計購買的香燭,他這輩子祠堂都夠使用了。

作為一個穿越時空的靈魂是,他對林家可沒有什麼親情觀念,做完這件事,他認為很對得起這具身體的使用權,至於以後還要不要來林家,那可能要等到靖難之役結束以後了。

這次回到林瀟宸的老家,總體給他的感覺還好,或許是個從七品軍官的緣故,在場的人對他很是親熱。

雖然武官在大明的地位漸漸走下坡路,但內閣掌權文官崛起,要在土木之變以後,明朝前期武官也是有含金量的。

從酒席中瞭解到,林氏家族被劃為民戶,父輩中沒有出人頭地的,同輩裡面只有一個兄長好不容易考中了舉人,遲遲考不上進士。

但這樣的功名,已經給家族帶來很多特權了,家裡免勞役,田地不繳納賦稅,見官不跪,還能僱用丫鬟奴婢等等。

“按照大明典制,既然考中了舉人,那就可以當官出仕了,能夠考上進士成為天子門生,固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會試的競爭太激烈,有才華的同時也得有點運氣,因為考官的風格喜好大不相同,我覺得,還是早點選個位置做官更合適。”林瀟宸說道。

在明清時期舉人也可以做官,但通常只能做七品以下官員,有靠山關係硬的,極少數可以被任命為縣令,最終的仕途也只是四品官,能做知府的如同鳳毛麟角。

明清時期,唯獨考中進士鐵定能做官,最低從七品縣令做起。也不是說舉人就不能做大官,明朝後期就有做巡撫這種封疆大吏的,但例子非常少而已!

“這不是不甘心嘛,進士和舉人的差距你也知道,讓他再考一次吧,如果考不中,那就走底層官員這條路,只可惜,咱家沒有在朝廷做官的,沒人給舉薦,要不然是能夠出任縣令的。”林寶同說道。

洪武三年的時候,大明正式實施科舉制度,不是科舉出身就不能做官,但是洪武皇帝發現,科舉也有弊端,進士們大多是些只讀死書,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書呆子,就停止了科舉,在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才重新開科取士,現在是洪武三十年,等於還有兩年的時間。

“說的也是,也許祖宗保佑能夠高中呢!”林瀟宸說道。

洪武皇帝再也看不到下一科的會試了,但建文帝登基肯定要開恩科,算算時間也差不多。

他完全有能力幫助自家的這位兄長做縣令,找個人推薦而已,很多渠道都能做成這件事。

只不過,他內心對八股文的科舉考試有著極為強烈的反感,一群只知道研究聖人言論的書呆子,做了官也是給老百姓挖坑,特別是這種掌一縣大權的地方基層縣令。

喜歡錦衣諜影請大家收藏:()錦衣諜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