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解散(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八月十一日開始,韓國媒體娛樂板塊全部充斥著類似的報道。
《新京晚報》的標題很大:盤點那些無辜被anti的明星,看韓國娛樂圈anti文化。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報道少女時代黑海事件的始末,態度鮮明的表示對類似少女時代這種被anti藝人的同情。<旗下藝人病態的粉絲團體,韓國娛樂文化深陷泥潭。這篇報道則是很沉痛的分析了韓國anti行為對文化產業的腐蝕,認為娛樂圈過於縱容粉絲這個群體,以至於給更多的粉絲樹立不良典範。
在批判anti行為的同時,《漢江雜談》的主要矛頭對準了s&公司,因為韓國視訊記憶體的粉絲文化,主要形成於hot時代,s&公司是最主要的推動者。<公司一直提倡對粉絲的寬容處理,利用關係壓下了好幾起重大的anti事件。
<通常不過於追究當事人責任,以至於讓粉絲們低估了自己犯下的錯誤。
有好幾家媒體抱有相同看法,比如《娛樂中心》、《亞洲經濟日報.娛樂版》等等,他們甚至將允浩的強力膠事件,少女時代的黑海事件等等針對s&旗下藝人的事件,認定為s&公司自作自受。
<公司推動少女時代這個組合上升的手法有待商榷,可能損害了粉絲們的感情。
當然,這種看法畢竟不是主流,很快就淹沒在紛紛擾擾的輿論大潮中。<來說最多隻能算煩惱,還說不上是麻煩。
但是h的報道一出來,這種局面就徹底扭轉了。
這家專門報道韓國明星們的緋聞、私生活的網路媒體,一針見血的指出,當數十萬粉絲攻擊他人的時候,她們崇拜的ido在做什麼?<,在這一起起的anti事件中,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什麼樣的ido就有什麼樣的粉絲!
官方粉絲俱樂部部長、副部長級的人帶頭策劃發起anti事件,這並不是偶然;她們侵佔了數億韓元的資產。也不是偶爾為之。
如果沒有少女時代的黑海事件。甚至可以認為這一起起的anti事件。是經紀公司、ido、粉絲三方聯手的結果。
但是,眾所周知,所謂的官方粉絲俱樂部應該是在經紀公司參與監管的情況下成立的應援組織。無數的粉絲把零花錢拿出來。應援的是自己喜歡的ido,也不是少數人的私囊。
為什麼會出現東方神起和sj粉絲俱樂部這樣的事情。
這樣的粉絲俱樂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樣的粉絲俱樂部,還有加入的必要嗎?
一聲聲的責問,在眾多媒體的報道中,堂而皇之的提了出來。
也許有媒體本身立場的支援,也許有業內對手的推動,甚至還有盟友媒體的反水,但是這一切都不重要了。<公司面對這些,只能保持低調的沉默。
官方粉絲大規模退會!
當初熙成故意自汙。和這個鬧緋聞,和那個鬧緋聞,有時候還腳踏不止兩隻船,以至於粉絲們大失所望紛紛退會,高峰期的時候每天甚至有數千人。
媒體稱之為“大規模退會”,現在他們開始後悔了,和東方神起、sj比起來,熙成那算個屁的大規模退會。
sj粉絲俱樂部的部長由於是主謀,侵佔的俱樂部財產也最多,所以俱樂部粉絲退會就尤其慘烈,第一天就有將近三萬多人宣佈退會。
東方神起稍微少一點,但是數量也突破萬人,將熙成的粉絲遠遠的拋在了後面。<公司在2000年4月登記註冊了韓國高斯達克市場,發行股票,成為韓國第一個娛樂文化股份公司,而韓國的股票市場並沒有漲停跌停一說,所以,當天股價暴跌12也就不那麼稀奇了。
從年初的每股3245韓元開始慢慢的跌,到年中只有兩千多韓元,經歷了黑海事件和現在的曝光,一下子變成了每股1625韓元,即便是對s&公司再有信心的人也忍不住心裡打鼓。<公司的股票還能持有嗎?
<公司樹大根深,還沒到窮途末路的時候。<公司確實不甘心,他們的回擊同樣很犀利,發動不少媒體展開口水戰。
而且果斷的在粉絲俱樂部中選拔出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新的部長、副部長,訂立新的粉絲制度,財務方面也徹底透明化。
這些舉措倒也真的賺了不少的同情分,退會浪潮在第三天就得到有效的遏止。
不知道是誰發明了禍不單行這個詞,現在用起來還真是恰到好處。
八月十五日下午,東方神起成員樸有天、金在中向首爾地方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法院判決他們與s公司之間的所屬協議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