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那十二個刑軍一齊喊:

“我等願為妲己受刑!”

喊畢,十二刑軍一齊揮起屠刀,把自身三陽魁首斬落。

楊戩與韋護大吃一驚,良久,二人商議:

“此乃千年妖狐,極善迷惑人心,是故大智大勇的紂王被她纏縛得迷而忘返,何況這些愚人哉?我與你快去稟明元帥,毋令這些無辜軍士死於非命也。”

楊戩道罷,二人齊至中軍帳來,對子牙“……如此如彼”說了一遍,眾諸侯俱各驚異。

子牙對眾人曰:

“此怪乃千年老狐,受日精月華,偷採天地靈氣,故此善能迷惑人,看我斬此惡怪。”

子牙同眾諸侯門人弟子出得轅門,見妲己綁縛在法場,果然千嬌百媚,似玉如花,眾軍士一個個東倒西歪,如木雕泥塑。子牙喝退眾刑軍,取出陸壓所賜葫蘆,放於案上,揭去頂蓋,只見葫蘆裡一道白光上升,現出一物如陀螺,有眉,有眼,有翅,有足。陀螺在白光上旋轉,子牙打一躬:“請寶貝轉身!”那寶貝連轉兩三轉,妲己見那寶貝為先天無情之物,知道死期已至,大叫三聲:

“女媧娘娘冤我!女媧娘娘冤我!女媧娘娘冤我!”

寶貝三轉,妲己妖頭落在塵埃,血濺滿地,一股怨氣附於血漬,滲入地下。千萬軍士看到那飛濺之血漬,立時魂不附體,心神激盪,無處歸藏,一絲絲凝聚妲己那血漬之中。諸侯中亦有無限憐惜者。有詩為證,詩曰:

妲己妖嬈惹眾憐,臨刑軍士皆情牽。

桃花難盡溫柔態,芍藥不及窈窕妍。

憶昔恩州曾借竅,應知玉闕善周旋。

女媧指令害紂王,事後反卻造枉冤。

且說妲己命喪午門,魂魄飛向封神臺去了。但妲己高呼三聲“女媧娘娘冤我”,一絲怨氣結成一縷微弱殘魂依附於血漬裡,猶如風中殘燭,柳枝老絮,隨時有泯滅飛逝之可能,好在有千萬軍士憐憫疼愛的神意加持,竟然一絲絲壯大起來,得以在地下苟延殘喘。

日後,凡經歷午門者,無不對著妲己死亡之地指指點點,無不疼惜憐愛,神意到時,妲己遺魂一絲絲壯大,模模糊糊形成人形,惜其力量羸弱,仍然不能完全成型。何況午門殺氣太重,壓得她難以喘氣。

不知過了多少歲月,一群少年簇擁著一醉醺醺的翩翩公子來到這裡,公子對著妲己死地的“斬妖臺”憤憤不平地罵:

“妲己臨死高呼‘女媧娘娘冤我’,一點沒有說錯,想那妲己,在自己的領地過得逍遙快活,被女媧娘娘招妖旗招來,奉旨去禍害紂王,其罪魁禍首當屬女媧娘娘無疑,怎麼就歸罪到妲己身上?真的是豈有此理!”

旁邊有個叫姚賢的少年阿諛奉承說:

“少爺說的太對了,太在理了。那個妲己真正的冤枉。如果那時少爺在世,一定會為妲己鳴冤,說不定會來一個刀下留人,成一樁千古佳話!”

這姚賢只有十一歲,是宰相大人在野外拾來的孤兒,拾來時他還不到兩歲,自七歲起就一直跟著這興文公子,雖然年齡小,但最會看公子眼色,自小就被興文公子溺愛,“小姚賢”被他從早到晚喊著,什麼事也離不開“小姚賢”。漸漸地,大家都忘了他叫姚賢,所有人都叫他小姚賢。

其餘少年都齊聲附和,那公子一時間忘乎所以,放下大話:

“哈哈哈,小姚賢啊,算你有眼光。我這麼說來著,即使我不在當世,也能夠憑我魁星之筆、宰府之威,發下赫赫檄文,為妲己鳴冤昭雪,使陰陽兩界再無謬詞訛論加之於妲己,你們信也不信?”

“信,公子文筆驚鬼泣神,當世誰能匹敵?大筆一揮,妲己必然能夠洗清冤屈!”

原來這公子是當朝宰相之子,姓王字玉,名興文,號稱興文公子。這興文公子文筆頗佳,加之眾人阿諛奉承,便以為自己的文筆真的能夠驚鬼泣神,當下尋來桌案,鋪開宣紙,展臂揮毫,寫下一篇豪文:

為妲己昭雪文:

時逢初春,遊於帝都。

宰府興文,嘆於妲己。

斯其人也,冤哉枉哉。

紂王無道,題詩神壁。

即降之禍,豈罪於妖?

招妖之旗,豈能輕豎!

奉旨禍之,焉可反爾!

汝出汝入,神聖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