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我們可以做幸福的豬?(第1/3頁)
章節報錯
人跟豬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啊?
當然是豬不需要幹活,人需要幹活了!
而幹活,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如果不需要幹活了,那我們是不是就會很快樂了啊?
一向覺得,養殖場的豬,是很快樂的:不用幹活,只需要吃就好了。
不過,養殖場的豬是被圈養的豬,被圈養的豬有三大缺陷:
一是被圈養,沒有自由。
二是不能主動決定自己吃什麼,只能人類給什麼才能吃什麼。
三是最終會被人類屠宰。
那如果,不被圈養、有自由,可以自由決定自己吃什麼、做什麼,也不會被屠宰呢?
那麼,就是一隻很純粹的幸福的豬了吧?
或許,未來的時代,就是這樣的可以做豬的時代了吧?
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一隻幸福快樂的豬呢?
ai人工智慧)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那麼一絲曙光:ai很可能有機會實現人類不需要幹活的歷史性跨越!
這就構成了人可以做豬的其中一個前提:不用幹活!
很學術地分析:
人類目前還做不了豬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生產資料有限。
二是生產力有限。
三是人類需要透過自己的勞動,利用生產力,將生產資料生產為人類所需要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嚴格來講,人類需要勞動和生產,其實也是生產力有限的問題。具體地講,是生產力發展還比較落後的問題,如果生產力很先進了,可能也就不需要人類勞動了,而是透過其他載體去從事勞動和生產了。
所謂生產資料,就是自然資源。
所謂生產力,就是將自然資源轉化為我們所需的物品和服務的能力。
人類早期的遊獵、農耕時代,生產力更多的是人力,人的力量。
而現代社會,生產力更多的是科技,科學技術的力量。
生產資料和生產力,是經濟的兩項基礎因素。
我們拼命地工作,是因為我們沒錢買房、買車、買好房子、買好車子。
而沒錢買的原因,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足夠多的最好的房子和車子供應給全人類所有人。
所以,就用錢來分配——這是市場經濟。
以前的計劃經濟模式下,就用行政命令來分配。
再往前,在部落時代,或者說在動物當中,當捕獲的食物不夠的時候,就透過拳頭的大小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