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飛機後,兩個多小時的飛行,楊羽便到了尚海.

這還是他第一次來這座華夏經濟最發達的城市,這座城市在娛樂圈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尚海不單是華夏電影和唱片最大的市場,更是華夏媒體最大的彙聚地,相比於燕京濃鬱的政治氣氛,尚海的媒體就顯得娛樂太多。

不提那些二三線媒體,單是在國內很有影響力的一線媒體就不下十家,電影、音樂、時尚各方面應有盡有。

而且國內兩家百年媒體也坐落於此,電影類的《先鋒電影》,還有要採訪他的《音樂之聲》。

下了飛機,楊羽和任晴一路急匆匆的趕到預定好的酒店,他們要和提前到達的許昕玲彙合,一起前往《音樂之聲》接受採訪。

在酒店之後和許昕玲彙合後,看到對方那龐大的隨同人員,還要自己提行李的楊羽立刻顯得寒酸起來,就算身邊跟著的任晴,也只是金燕暫時借他的。

見到楊羽後,許昕玲的態度還算可以,雖說有些距離感,但也感謝楊羽給她寫的歌。

可許昕玲的隨同人員就不一樣了,那態度,完全就是覺得楊羽靠他們才能混上採訪一樣,一個個盛氣淩人,趾高氣昂。

特別是許昕玲那位經紀人,和楊羽說話時眼睛都快到頭頂了,交待楊羽採訪細節也是呼來喝去,比對待下屬還要無禮。

許昕玲雖然看到了這一切,卻沒有去阻止,在她眼中,楊羽只能算是個外人,就算給她寫了兩首歌,也不能為了楊羽去指責手下的人。

“一幫子傻逼,要是沒有老子的歌,許昕玲憑什麼能接受採訪,今天這樑子算是架上了,總有一天要找回來。”

面對這些人的態度,楊羽表面上沒有發作,但在心中早已罵開了花。

這些人的態度深深刺激到了楊羽,讓他更渴望紅起來,要讓這些人有一天後悔今天的舉動。

急匆匆的吃過午飯後,楊羽跟著許昕玲一行人,來到了《音樂之聲》雜志的總部。

《音樂之聲》總部地處魔都最繁華的地段,在一棟被花園包圍的老式洋樓裡,一看這洋樓的樣式,就知道是老尚海時期的建築。

在洋樓前,還有一片栽滿花木的前院,在尚海這塊寸土寸金的地方,擁有這麼一處地方,便足以看出《音樂之聲》的歷史和實力。

一行人剛準備進入老樓的時候,許昕玲的經紀人突然把楊羽攔了下來,指了指遠處的花園。

“你先去那裡等著,輪到採訪你的時候,我會讓你通知你的。”

面對如此刁難,楊羽攤攤手道:“可以,都聽你的,你開心就好。”

楊羽這次的語氣已經明顯不高興了,許昕玲的經紀人自然反聽的出來,正要發火,卻看到楊羽頭也不會的離開,只留跟她一個後腦勺,讓她發火的都沒機會說出口。

=============================分隔線=============================

辛音如今年四十歲,她有許多身份,攝影家,旅行家,自由撰稿人,樂評家,當然也包括《音樂之聲》的編輯與記者身份。

在許多圈內人眼中,辛音如地位超然,但在她自己看來,她只是一個喜歡旅行,喜歡聽歌的普通人罷了。

也許正是因為辛音如的這種心態,才能讓她敏銳發現音樂中那種隱藏至深的情感,讓她不是去品評音樂,而是去欣賞音樂。

今天,《音樂之聲》的總編希望她能採訪一下許昕玲,畢竟許昕玲兩首空降公信榜前十的歌曲,在圈子裡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但相比於採訪許昕玲,辛音如更想採訪的卻是楊羽,這個隱藏在許昕玲背後,包攬了這兩首歌作曲作詞的真正功臣。

在辛音如看來,在樂壇裡掙紮了這麼多年的許昕玲,早已失去了全部靈氣,只剩下對商業妥協的俗氣,這一次她的歌能夠登上公信榜,多半的功勞都在這兩首歌上。

這次許昕玲專輯裡的十首歌曲,除了楊羽作曲的這兩首外,其它幾首根本沒有引起任何反響,這就就足以證明,辛音如的想法是正確的。

不過在大眾眼中,關注的物件往往都是演唱者,歌曲作者很多時候都被忽視。

盡管辛音如很想把楊羽作為採訪目標,但是主編大人早已定下基調,她也只能執行而已。

不過在辛音如的爭取下,主編還是答應了,可以在採訪許昕玲的時候,順便採訪一下楊羽,所以這才有了楊羽能來接受採訪的機會。

一點多的時候,辛音如走進《音樂之聲》總部的大門,意外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坐在一張斑駁的石椅上,身處一道壓滿秋葉的涼棚下。

藍色的衛衣,有些顯舊的牛仔褲,簡單的運動鞋,十分不起眼的打扮,卻透露出主人那青春昂揚的年紀。

這個身影辛音如認識,就是她這次真正想採訪的目標,楊羽。

深秋略帶蕭瑟的陽光下,楊羽翹著腿,把胳膊放在石椅的扶手上,用手撐著線條分明的臉龐,深邃的眼神看著遠處,嘴唇輕輕翹起,似乎在想著什麼。

楊羽臉上帶著年輕人特有的煩惱,伴著身邊飄落的黃葉,被秋風吹動的碎發,並不知道他已經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景色。

辛音如本能的拿起脖子上的相機,開啟後對著楊羽按下快門,把這一瞬間永遠留下,就是這一張照片,卻成了辛音如日後最為珍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