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江湖典籍藏入庫,內裡經綸天下樓

如今的武帝城,是數千年來最為豪華的城池,殿內裝飾,可謂極盡奢華。

“先生授我的良方,令南宮茅塞頓開,天下書甲之名,誠不枉叫。哈哈哈,贖南宮無理,往日的中原十八甲,某原以為琴棋書畫四甲,無非是為江湖十八甲湊個個數而已,如今才明白,以春秋先生書甲之才,當得十八甲之首啊。武人乃一人敵,最多百人敵,千人敵。那萬人敵之說,不過是須臾奉承之言,萬載江湖,能真做到萬人敵的,興許三千年前的大真人邱道玲算一個,可生不同時,以無法考證。其餘人,誰能真的以一敵萬?但春秋先生之智,何止百萬人敵啊,當得天下之師。請受南宮一拜。”

“不可不可,武帝折煞許春秋了。”

自從天下書甲許春秋被南宮裂天“請”進了武帝城後,倒是受到了武帝城極高的禮遇。

許春秋也以經天緯地之才,為南宮裂天出了些點子,使得武帝城越發壯大。

“南宮今日便發下詔去,拜春秋先生為‘帝師’,從此,先生便是這武帝城的尊貴第一人,權力在南宮之上。”南宮裂天恭敬的說。

“能為天下謀個興盛,便是許春秋平生大願,還要謝過武帝對老夫的信任,給予如此高的禮遇,老夫受之有愧啊。”

“先生當得,當得。”南宮裂天握著許春秋的手,毫不掩飾崇敬之意。

“啟稟武帝,我那唯一的學生東川,喜好讀書,不知能否讓他也在城內隨意進出天下樓?”許春秋虔誠的問道。

南宮裂天毫不猶豫,當即答應:“可以,先生的弟子,在武帝城內,乃至在整個江湖中,都可以隨意去往任何地方,不受管制。”

許春秋後撤一大步,彎腰深施了一禮,這是自從他見到武帝南宮裂天后,唯一一次虔誠施禮。

這天下樓,寓意一統天下,江湖為樓。名字雖說是樓,實則卻是一塔。一巨塔。

塔基直徑六十六丈,共九層,興許是武帝城的地勢就極高,八樓和九樓已經隱隱的藏在了雲中。這天下樓,是耗盡無數人力物力才落成。為了建此塔,南宮裂天不知殺了多少造塔世家的家眷,才逼得那些匠人們完成了這一經天緯地之舉。

在此塔建成之前,天下間最高的建築,便是天下富甲張金山的通天閣,也不過六層而已。

再高,實在是匠人們無法辦到。

天下間,唯有五大派之中如今最為勢微的易石派,在巨大山體中,造出了十四層的重疊屋舍,但那是借天地之力為之。實在比不得完全人力的天下樓。

高樓坐落在武帝殿正後方百丈距離。

天下樓內,藏盡天下奇書。無論是聖人經典,誌異怪談,農耕典籍,廚藝手記,山河地理圖,功法秘籍,江湖上有名號的人物介紹,應有盡有。

直徑六十六丈的塔,進入第一層,便覺得裡面空間巨大,整個九層巨塔,為防風雨及盜賊,不設窗戶,但通風換氣十分講究,絲毫不感覺氣悶,實在是泱泱萬載中原,能工巧匠傳承太厲害。

樓裡亮如白晝,為了防止失火,用的卻是無窮無盡的螢光。牆壁上、書閣上,典籍上,皆是螢火蟲。其數不知幾何,單有數名能工巧匠,窮其一生只負責繁殖螢蟲。

除了寬寬的通道,樓裡便是高十丈的鐵質書閣,一排排有序排列。書閣之上,距層頂,還有極遠距離,上面爬滿了無數的熒光。實乃人間壯舉。

高大的梯子下有鐵輪,可推著走,用以攀爬書閣。

天下樓每層之間,有四個樓梯,分在四方,可供上下。

每層樓內,有數個到數百雜役不等,用作整理典籍和快速查閱與記錄江湖秘事。越往上層,典籍越是稀有,看守之人也就越少。這些雜役,各個年輕幹練,皆是頭腦及其清晰之輩。是在疏密院無數人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這些聰明人,不知是應該感到慶幸,不必身為死士,涉險去做賣命違心的勾當,還是應該難過,一生不能出樓,為了不向外洩密,只能死在樓中。

這一日厚實的樓門開啟一條縫隙,一個滿臉笑意的白麵微胖書生進樓,逐排尋找沒看過的典籍。

樓內生死士好不驚奇此人。須知即便是炊事之人,也只能每天將大量的食物放在門口,等候疏密院檢查過後,再推至門前,裡面的人將食車拽進去,大門下那道線,不可逾越。外面的人踏到線,就要終生進裡面。裡面人踏到線,就要殺頭。

唯獨這個書生,和他師父,那個被尊為帝師的春秋先生可以隨意進出樓。但春秋先生只來過一次,以後便再也不曾踏入半步。只有這個書生,每日都來看書。

帝師苑偏居武帝城一隅,裡面種滿了紫竹,內裡清幽。天下書甲便是住在此處,僕人不敢進來打擾,一切生活瑣事,都是這老書生自理。

就連武帝南宮裂天前來,也是在苑外高聲求見,然後在外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