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耿老爹一諾千金完新屋
章節報錯
船老大親送撫卹金,照顧遺親兄弟情;重返漢口探訊息,一諾千金完新屋。)
蔬菜水果的販賣生意還好。在進入臘月之前,耿家父子們又賺了一些辛苦錢。
這期間,耿老爹估摸著新屋的房頂、後牆和隔間牆已經幹得差不多了,還停了幾天蔬菜水果的販賣生意,帶領耿正兄妹三人和小青,將五間新屋的第一次屋內大膠泥也做好了。喬氏的情緒慢慢好轉了,還專門做了兩次紅燒武昌魚犒勞他們。
“七七”是最後做的一個“七”,也稱作“盡七”。古人認為,做完“盡七”以後,逝者就投胎轉世去了;所以,還活在世上的親人們就不應該太多地想念他們了。當然,以後還會做“百日”祭和“週年”祭,但相對來講,親人們悲傷情緒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心情自然也就越來越輕鬆了。
白百大逝去七七四十九天那一日早飯後,船老大照例又早早派馬車來接。喬氏母女倆和耿老爹父子們去江邊做完“盡七”祭奠返回時,船老大親自將五佰兩紋銀送到白家來。並且說:“以後,白兄弟的“百日”祭和“週年”祭,我還會派馬車接送。”
喬氏母女一再謝絕,說:“千萬不要再費心了。路不遠,我們自己走去就行!”
船老大說:“這沒有什麼費心的,反正我和我那幫兄弟們也要祭奠的。”
臨走時,這位實在夠意思的船老大還一再叮囑喬氏,孃兒倆以後的生活如果有什麼困難,一定告訴他。他中肯地說:“白兄弟的家眷,我會負責一輩子的!”
進入臘月後,新鮮蔬菜相對少了不少,因此販賣蔬菜的生意就有些慘淡了。不過,水果零售的生意倒還不錯。耿老爹決定,讓耿正兄妹仨繼續每天批發一些水果,多多少少倒賣一些,自己抽這個時間,動手割制新屋的頂棚架和門窗。這樣,等到明年開春後,就可以為新屋裝頂棚和安門窗了。等到做完這些以後,再進行一次屋內石灰泥上面,也就是俗話說的“亮家”,五間新屋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至於石灰泥乾透後的屋內全面刷白處理,已經是相對簡單的事情了。
得知了耿老爹的想法後,喬氏又去一個曾經幫助蓋房的木匠老師傅那裡,借回來一套木匠工具。
做這些木工活計之前,耿老爹專門渡江去漢口鎮上跑了一趟。他估摸著,張老鄉一家倘若順利過了黃河繼續往南進發的話,這個時候應該已經來到了,但結果卻令耿老爹大失所望。
那天上午,當他尋找到張老鄉曾經與人合夥開店的地方時,眼前看到的依然還是一片狼藉,而且整個漢口鎮街面上的行人都很少。耿老爹向遇到的每一個人反反覆覆地打聽著:“請問,您是否看到和聽到過有姓張的一家四口從北邊過來了?”
每一個人都搖頭,說既沒有看到,也沒有聽說。這樣,從上午一直打聽到過午了,耿老爹感覺又飢又渴,便向一戶人家討了一碗水,就著水啃了一個從武昌鎮燒餅鋪買了帶過來的燒餅,然後繼續沿著不同的街道打聽。直到日頭西斜,漢口鎮上幾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問遍了,仍然沒有任何結果。
看來,張老鄉一家確實沒有來到這裡。
事已至此,耿老爹只能寄希望於張老鄉在動身南下之前就聽說了這裡的水災,壓根兒就沒有動身來這裡。或者說,他在剛出發到達省城或者什麼地方的時候聽說了,就轉身返回去了。至於那個可怕的夢,耿老爹當時雖然感覺有些蹊蹺,也曾經傷心得淚流滿面胸口發緊,但他現在寧願不相信了。
他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什麼呀,張大哥根本就沒有南下,根本就沒有走到黃河邊兒!”
抬頭看看,日頭還有半杆子高。耿老爹又來到原先自家開的糧油零售店前,看到店鋪門上的大鐵鎖已經鏽跡斑斑的了。再看門上貼的那一紙留言,雖然字跡有些模糊了,但依然還在。而那個沒有了院牆的小後院兒,到現在還是那樣敞著呢。再茫然地環顧四周,發現其他一切也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耿老爹搖搖頭,自言自語地嘆息著:“唉,可惜啊,昔日繁華的漢口鎮,如今蕭條成什麼樣子了!這無主的房子快四個月了,還沒有人來拾掇使用呢。看來啊,我們當時果斷地渡江南下是很正確的。”
又想一想,如果趕明年夏秋在武昌鎮上再次開店時,如果這個小二樓還沒有被人拾掇了的話,我們應該顧一掛大騾車過來,把裡邊的那些走之前沒有能夠帶走,但還能再使用的傢什兒拉過江去才好。雖說在二手貨交易市場上買這些傢什兒的時候並沒有花多少銀子,但丟棄了還確實可惜了一點兒呢。但不管怎麼說,現在就拉過去存放在白家是不太合適的。這樣胡亂琢磨一會兒,日頭就快要落下去了。
這裡離渡江口還有不近的一段距離,耿老爹不敢多停留,徑直快步趕往渡江口去了。由於眼下過往渡江的人很少,船家早已經停止了夜渡生意。好在上午渡船過來的時候,耿老爹已經向船家打聽好了最後一趟返回渡船的開船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順利渡過江後,耿老爹又是一陣緊趕慢趕。掌燈時分,總算返回了白家。
晚飯桌上,耿老爹說了漢口鎮上如今的蕭條景象,以及他打聽張老鄉未果等等,但始終未提一個多月之前做過的那個可怕的夢。是不想提,還是不敢提?耿老爹自己也說不清楚。
喬氏說:“唉,漢口鎮遭受了這麼大的水災,要想完全恢復啊,且得一段時間呢!”
耿正說:“張伯伯肯定是在老家就聽說漢口鎮遭受大水災了,因此沒有急著帶家眷動身南下。”
耿英也說:“即使在老家沒有聽說,到省城境界也應該能夠聽到這個訊息的。張伯伯也算是老漢口鎮人了,知道洪災的厲害。一聽到這個訊息,他肯定就帶著全家人轉身返回去了!”
耿老爹說:“我想也是。但願如此吧!”
耿直叫起來:“爹,什麼叫‘但願如此’,肯定是這樣的!”
小青也說:“耿伯伯,小直兄弟說得對,肯定是這樣的!”
喬氏說:“肯定是這樣的!大家別光顧了說話,飯都要涼了,快吃吧!”
臨近過年的時候,天氣明顯地暖和起來。耿老爹加快了幹活兒的速度。
所有的門窗都割制好了以後,看看還有不少木料,耿老爹就對喬氏說:“兄弟媳婦,要不我再割兩張大床吧,木料還多著呢。這些木料放著也怪佔地方的。再說啦,青丫頭將來結婚的時候,新屋裡也需要放大床的。”
喬氏看了一眼在一旁羞紅了臉的小青,輕輕地說:“耿大哥,小青她爹當時買這些木料的時候,就說了要割兩張大床的。只是這太勞累你了。要不咱們找人割吧,你還要做生意呢!”
耿老爹說:“你就別客氣了,這活兒我能幹得了,不用找人。剩下來的邊角料,我還想再做一些高凳子小板凳什麼的呢,咱們不要浪費了所有的木料。”
喬氏感激地說:“那敢情好啊!只是太辛苦你了!”
年前年後的十多天裡,耿正兄妹仨和喬氏母女倆一起動手,把五間新屋吊頂棚需要的細竹簾子全部打好了。
從正月初六開始,由耿老爹作為主手,耿正作為主助手,小青、耿英、喬氏和耿直一起動手,開始為五間新屋吊頂棚和裝門窗。到正月十六,這些活計就全部做完了。
喜歡民間春秋請大家收藏:()民間春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