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黎明時分離開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出門餃子餞行飯,孃家贈銀補帶齊;黎明時分天微亮,堅強母親揚手別。)
次日後半夜離天兒亮還很早呢,郭氏就悄悄地起床了。昨日上午,她多剁了小半盆兒肉餡兒,早早地就用竹籃子懸掛在地窖裡冷藏起來了。晚上臨睡前,她又和了一塊兒麵糰用溼籠布矇住餳在了面盆兒裡。起床後,她輕手輕腳地在堂屋裡點上油燈,獨自一人包了一大拍拍兒餃子。按照家鄉的習慣,出門兒的親人們吃了餃子以後,就預示著今後的日子裡能夠身體結實,捷捷蹦蹦地多多賺錢,早日衣錦還鄉!
天兒剛剛放亮,耿家全家大小就吃完早飯收拾利落了。耿老爹先去開了院門,和耿正把小平車抬出去。耿老爹又返身回來牽出毛驢,耿正幫著爹把平車駕好,並且裝上車棚,再把草料和其他必須帶的零碎東西都裝好。最後,父子倆返回屋裡搬鋪蓋和衣物等所有行李,還有隨帶的盤纏和出去了做生意用的本錢。
進屋後,耿老爹從妻子手裡接過來那個祖傳下來的褡褳,感覺有些沉。伸手一摸,發現多了一個不小的錢袋子,奇怪地說:“不是說好了要給你和蘭兒留一些嗎?怎麼還多了呢?”
郭氏說:“前日裡咱們去看望爹孃的時候,娘說要給你帶些盤纏路上用,你死活不要。昨兒個上午你不在家的時候,娘又讓弟弟送過來了。”
耿老爹說:“這怎麼可以呢?俺還是留下這些銀子哇,你再給爹孃送回去。二老年紀大了,本該俺們盡孝才是哇。再說了,餅鋪的生意眼下也不容易。”
郭氏不同意,堅持說:“娘說的對,窮家富路!你們帶上哇,將來賺錢回來再孝敬爹孃不遲!”
在當地,女兒女婿在春節和八月十五前都會帶上禮品回家看望爹孃,俗稱“望節”。就在前天,耿老爹和妻子也帶著兩雙兒女去岳父母家裡看望了,而今年去的目的除了“望節”之外,還兼帶著臨行前的話別。
那日裡秋高氣爽,陽光格外燦爛,但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早已禿頂駝背的岳父抱著樂呵呵的耿蘭,再望望自己的寶貝女兒,不時地唉聲嘆氣。頭髮花白,臉上的皺紋日漸增多的岳母坐在火炕的一邊拉著耿英的手,又摸摸耿直的頭,一次次地撩起衣襟擦眼淚。
耿老爹和妻子的心裡也都酸酸的,但都不便流露出來。
耿正卻滿是男子漢的氣派,大大咧咧地說:“咳,這沒有什麼嘛!俺爹當年還單槍匹馬在戰亂年代闖蕩天下呢,俺們現在是父子四人,不是說人多力量大嘛!再說了,眼下也沒有戰亂什麼的,俺們要去的地方又是條件比俺們這兒好得多的江南一帶。有什麼可擔心的,俺們肯定行!”
妻弟則真誠地對耿老爹說:“姐夫,如果外面實在不好混,你就早點兒帶娃娃們回來。眼下年景雖然不好,但咱們這餅鋪的生意還撐得下去,讓娃娃們吃飽飯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妻弟的話讓耿老爹心裡熱乎乎的。然而,生來就非常倔強的性格註定了他是絕對不會輕易服輸的。他雖然嘴上應允,但心裡卻說:耿家人骨子裡就特別吃得了苦,而且俺的娃娃們都很優秀,俺父子們憑著自己的苦力和智慧,一定能打拼出一份家業,風風光光地回來!
郭氏在一旁苦笑著對弟弟說:“你姐夫哪裡是擔心娃娃們餓肚皮啊,他是要了結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能夠發家致富的那個願望呢!”
妻弟說:“俺聽咱爹孃說過,姐夫年輕的時候到過好多大地方呢!”
郭氏嘆著氣說:“唉,是啊,那個時候兵荒馬亂的,你姐夫他什麼也沒有幹成。如今眼見著娃娃們都長大了,又適逢眼下這太平盛世,他就老唸叨著要帶著三個大一些的娃娃們出去闖蕩一番。還說了,若能夠賺得了大把的銀子,就在咱們鎮子上建學堂蓋戲臺呢。你看他都想些啥啊!這建學堂蓋戲臺倒是好事情哩,可那得要多少銀子啊!”
聽了這話,一直沉悶不語的老岳父終於開口了。只見他逐個兒看過女兒一家人,這才說:“是啊,俺這女婿是個想幹大事情的人哩!只是,娃娃們還都有些小呢,這跟著出去了就不比在家裡啊,免不了要受苦的。”
他無奈地搖搖頭,又撫摸著懷裡抱著的耿蘭,重重地嘆息一聲說:“咳,還有哇,蘭兒還這麼小!這孃兒倆以後守著那麼大的一個院子,唉!”
這邊尚在拉呱著呢,妻弟妹牽著胖墩墩的妻侄兒回來了。小傢伙一看見姑姑一家人都來了非常高興,叫了“姑姑”和“姑父”後,就高高興興地和耿正兄妹四人玩兒去了。說起來,這可愛的妻侄兒的名字還是耿老爹給起得呢!耿老爹清楚地記得,這娃兒“百歲”那天已經長得白白胖胖的非常可愛了,並且一看到有人逗他,就高興地“咯咯咯”笑個不停。
那天,耿老爹高興地逗他笑了一會兒之後問妻弟妹:“這喜人的娃兒叫什麼名字啊?”
妻弟妹說:“就等姐夫給起了!爺爺說了,姑父是文化人兒,這名字得娃兒的姑父給起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