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慢慢吃了一會兒,耿正放下碗筷說:“爹,下午俺們規整院兒裡的乾柴火?”

耿老爹拍拍兒子尚還稚嫩的肩膀說:“不用你插手了,沒有多少營生,去做你們晚上玩兒的火團兒去哇!”

耿正答應一聲出門兒去了。

耿老爹也放下了筷子。大口喝下半碗溫熱的餃子湯後,他擦把嘴,去院子裡拾掇已經曬乾的柴火。

耿英還在慢慢地喝著餃子湯。見郭氏也放下了筷子,就說:“娘,你去炕上躺一會兒哇,整個上午都沒有停手。”

喝完湯,她開始默默地收拾飯桌洗鍋刷碗,眼角卻總也離不開孃的背影。

郭氏沒有去歇著。她把明日一早父子四個出門兒要帶的東西又細細檢查了一遍,為耿英再增加幾件衣服,囑咐她出門在外的時候,除了在茶飯、穿戴和被褥鋪蓋這些方面要多關照父兄和弟弟之外,還要格外地照顧好自己……說著話,母女倆不免哽咽落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半下午,郭氏正在堂屋裡擦洗那個不常用的jdz青花大瓷盤,大壯來了。他一邊往堂屋裡走,一邊說:“嬸兒,俺娘叫俺送‘供月’的鮮果子來!耿英呢?”

郭氏趕快站起來接過裝滿各種新鮮水果的大竹籃,朝東邊的臥房努努嘴,說:“她在那屋裡收拾東西呢。去坐會兒哇壯子,你們打小兒一起長大。她這一走,你們再要見面還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呢!”

大壯答應著進屋去了。

一會兒,大壯出來了,說:“嬸兒,你們收拾哇,俺走了。”

“告訴你娘,晚上早點兒帶二壯和妞兒過來啊!”

“哦!”大壯答應著出門兒去了。

一晃,西方天際已經出現了大片的火燒雲。俗話說,“早燒不出門,晚燒千里行”,明日應該是一個大晴天兒。這樣想著,郭氏開始準備晚上的“供月”儀式。她先把上午耿老爹買回來的一個三斤重的超大“團月”月餅放在青花大瓷盤裡,又把秀兒送來的西瓜、香瓜和黃瓜,以及大壯送來的蘋果、桃子和紅棗等洗乾淨了。

多年來,每逢八月十五,裴氏和劉氏都一總兒會把孃家人送來的各種鮮瓜鮮果子分一些出來轉送到耿老爹家來。這已經養成一種習慣了,郭氏也樂得接受。因此間,每年的八月十五,郭氏都不必為準備“供月”儀式上需要的瓜果操心。

黃昏時分,耿老爹和妻子把自家的那張大大的八仙桌從南房裡搬出來安放在小院兒正中。擦洗乾淨以後,郭氏就把晚上“供月”的月餅和瓜果一樣樣擺放好了。以往,劉氏送來的新鮮水果中是少不了梨的,但今年卻沒有。郭氏心裡明白,這顯然是表面上似乎稀哩馬哈,而內心卻非常細膩的劉氏有意沒有送梨。因為“梨”與“離”諧音,她不願意讓大家夥兒今兒晚上吃梨……想著這些,郭氏的心裡既感激又心酸,只能把強忍著的眼淚一次又一次地嚥到肚子裡。

掌燈時分,耿憨家和董家成家的幾個大孩子把各家的椅子和高凳子搬過來幾個,耿正和耿英也把自家的椅子和凳子搬過來幾個。數一數夠坐了,就圍著八仙桌擺了一圈。

一輪明月緩緩升高,將東南牆角上那棵紫穗槐斑駁的樹影子灑落在小院兒的南半邊。親如一家的鄰里三家人團團圍坐在擺滿了月餅和瓜果的八仙桌周圍。郭氏把那顆碩大的西瓜也切開了擠放疊摞在新鮮瓜果堆兒裡。熟透了的現摘西瓜紅瓤黑籽兒清香四溢。

那一夜的天氣特別好,晴朗的夜空中沒有一絲絲雲彩。月光明亮,群星閃爍,涼風習習,本來是十二分愜意的光景啊!但想著今年的收成很不好,尤其明日一早耿家父子四人就要南下遠行,謀生求發展去了,大人們的心裡都不好受。年幼的耿蘭和董妞兒也受到了大人們情緒的感染,乖乖地依偎在孃的懷裡。然而,縱然有千言萬語,這些樸實的莊稼人又不知道該是從何說起了。

喜歡民間春秋請大家收藏:()民間春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