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黑心食物鏈(九繡冠名)(第1/3頁)
章節報錯
“老人照路”到底是啥?
說簡單一點,在黃泉路上,用老人的皮囊,做成一個燈籠,提在手上,那些水鬼見了害怕,自然不敢來抓腳,這些村子裡的人,也就躲過一劫了,能夠順利進入幽冥地府往生。
當然,用老人的皮囊製成燈籠,有講究——這些老人,必須都是能夠通靈的人。
我聽到了這兒,問餘七婆,說:如果是需要通靈的人,那能通靈的老人,應該不多吧?
這能通靈的人,肯定不能到處都是啊。
誰想,馮春生斬釘截鐵的說:很多!
他說老人一般都有一個狀態,叫——迴光返照。
迴光返照一般常見比較渾渾噩噩的老人。
這些老人出現迴光返照後,會整個人忽然變得清醒,並且能說出一些未知的事情,真的像是通靈了一樣。
這種迴光返照的老人,就是製作“老人照路”的人皮燈籠的好材料。
一般王古村的人,只要瞧見誰家的老人迴光返照了,就會偷偷去下手,把這老人當成一個獵物給打了——然後剝下了皮,偷偷的藏起來。
等到他百年的時候呢,他在把這些皮囊給做成燈籠。
燈籠放在棺材裡頭陪葬,這人就可以在奔赴黃泉路上的時候,提著老人燈籠,不被水鬼給拽腳了。
餘七婆說:這些通靈老人的人皮啊,一般也不可能被其餘家的人剝走了,通常是被自己家的兒子或者女兒剝走了。
剝皮是一件很殘忍的方式,他們採用剝老人皮的方法,叫“醉剝”,不是把人給打死然後剝皮,這樣剝下來的皮,不怎麼好使,他們的手段,是把那老人控制住,然後在老人的嘴裡,扎入一個漏斗,往漏斗裡面灌酒水,酒水灌到了老人的喉嚨裡、胃裡,很快,老人就被高濃度的白酒灌麻了全身,渾身失去知覺。
就這個時候,才是剝皮的最好狀態。
然後,那些剝皮的人,用一枚釘子,打進老人的眉心裡,固定身體,開始用鋒銳的尖刀剝皮。
剝皮太過於殘忍,有些心地軟的子女,對自己家的老人,下不去手……怎麼辦呢?
他們會選擇交換。
他們去剝別人家的老人,別人剝他們家的老人,換著剝。
我聽到這兒的時候,想起了一個成語“易子而食”。
這換剝老人皮的事,和這“易子而食”是同等的殘忍。
餘七婆說:整個王古村裡,那些“迴光返照”的老人們,都逃不過殺戮剝皮!
我問餘七婆,說:為什麼王古村的老人,都不逃走呢?
“怎麼逃?”餘七婆說:當年那是一個什麼年代——交通極其不方便,在王古村裡,大家也有正式的生活行當,逃到外面,還不知道會不會被野狼吃了呢。
這時候,陳詞也站了出來,她說道:即使有殘忍的發生,但人的忍耐性是很強的,人有一種心理,叫僥倖心理——所有的人都會認為,自己不會發生迴光返照的,自然也就不會離開了,就和那麼多的買彩票的人一樣,在沒開獎之前,所有的人都在內心的最深處堅信自己能夠買中彩票,這也是僥倖心理作祟。
餘七婆看了一眼陳詞,讚許的說道:這個女娃娃一看就是人,說話有理有據的。
陳詞微笑著頷首。
餘七婆接著說——
王古村的這個習俗,一直傳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時候,來了一夥賣藝的人。
這夥兒賣藝的人啊,會一種手段,叫“耍獾”。
獾是一種很賊的動物,體型比黃鼠狼要大,大概小半米長。
獾聰明,好訓練,那群耍獾人走街串巷的表演,為的是謀一條生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