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下鄉(第1/2頁)
章節報錯
蘇辰離開了,喬寶瑩卻還是忍不住想笑,想起展東風呆在茅房旁邊九日吃喝拉撒睡,就覺得難過的要命,蘇辰要不要這樣折騰孩子。
蘇辰到了湖邊的小樓,故意將步子放慢放輕,誰知在湖水邊看到一個身影,展東風居然在練功,噫,這孩子什麼時候學上功夫的?他這個做師父的都不知道,而且不到寅時就起來了,這也太早了些,白日裡學業重,他豈不是很辛苦。
蘇辰遠遠的站著,就這麼看著孩子練功,誰知展東風抵足一點,飛起來了,居然還在湖中來了一個水上飄,蘇辰怔住,瞧著不是一日兩日了,他是什麼時候開始練功的?
就在這時,莫金飛身而下,看到展東風這模樣,點了點頭,“很勤快,怎麼這麼早起來?你昨夜看書這麼晚才睡下,這樣下去人會受不住。”
展東風卻是搖頭,“師父說了,既然要考取功名,身子骨不練好了,都是白搭,當年師父也是這麼辛苦起來的,我豈能荒廢下去。”
莫金感嘆,“大人是很勤快的,這麼多年就不見大人睡過懶覺,不錯,儒子可教。”
“莫師父,我的功夫可有長進?”
“別,不準再叫師父,你的師父是蘇大人,我只是指點一下你而已,再說你一個文弱書生若不會點功夫,很容易遇上危險,可惜你起步太晚,眼下要練出內功,得多費些時日,但是你只要一直這麼勤快下去,必定能成。”
展東風很高興,蘇辰卻忍不住笑了,想不到莫金居然偷偷提點展東風,不過學功夫挺好的,先前他還擔心孩子分心,這一下放心了。
他也沒有急著上去,看到展東風練了功夫,天邊露白後,他便休息了,莫金也回去了,展東風回去洗了個澡,便拿著書坐在湖邊的石板上,郎郎讀書聲唸了起來。
蘇辰完全放下心,接著轉身往回走,想起剛才那一幕,他心裡很安慰,這孩子不用他監督也能自我控制,這麼小的年紀真是難得,難怪他會生了走大三元的想法。
蘇辰回到書房,立即給汪子漁和於時靈寫信,同時叫陳意把他先前準備的好酒給國子監的肖大人送去,那可是上等的美酒,趙牧唸了幾回,他都捨不得開壇。
隨即又將家中儲備的幹脆面,小吃點全部隨著兩封信一併送去了京城,既然東風這麼勤奮,做師父的也得幫他找找出路。
安排了這些事,他才往府衙裡去。
喬寶瑩起床後在花廳裡坐了一會,畢浩便將今日大人去府衙前留下的話說了,家裡儲備的那些小吃點都被蘇辰送去了京城,叫夫人有時間再多做些,最近可能都會有大用的。
喬寶瑩聽後噗嗤一聲,蘇辰就是個行動派,一但確定的事,速度是極快的,從來不拖延。
晌午那會,劉無好來了蘇府,倒是稀客,他不是一直在外頭守著修路麼,居然回來了,但是蘇辰還沒有從府衙裡回來,他這是來找她的?
在花廳裡見到劉無好,他朝滿園的花看去一眼,心想著這蘇府裡怎麼種了這麼多的野花,似乎跟以前有些不同了。
喬寶瑩見他面色疑惑,不由的解釋道:“蘇辰得知我喜歡山間的野花,便叫工匠移栽了過來,平素也沒有時間出門,看著這些野花就讓我感覺像在外頭踏青似的。”
原來如此,居然你儂我儂的到了這個地步,早知道不要亂看了,特麼有些嫉妒。
劉無好說起了修路一事來,他認為當初是他和喬寶瑩商量的,所以這一次來便也跟她商量,似乎還有些邀功的感覺,問喬寶瑩有沒有時間去看看,那些派出去的才子說服了所有的村民,再加上已經開始動土修路了,那些深山裡的村民都被才子們給說服出山,重建了村莊。
喬寶瑩聽到這兒,倒是讓她想起了黎清目,她當時還說了的,若是他將此事辦好了,她就給他寫推薦信的,這會兒倒是可以去看看,若是真如劉無好所說的,她就跟蘇辰商量著給他寫封推薦信入京。
開春會試的時候,也能給他一些助力,她總有一種感覺,這個黎清目指不定今年能中,他已經下過一次考場,雖然落第,但他這口才這才氣應該不成問題,連劉無好都對他評價很高。
於是喬寶瑩答應了劉無好的邀請,待晚上蘇辰回來再跟他說說,明個兒大概是能出發了,為此劉無好直接說明個兒早上來接她一同前去。
先前幫著蘇辰代理著府務,感覺還挺過癮的,似乎當官也並不是這麼的難,當然在審案這一塊她是不行的,她涉及的東西太多,不是她有見識就能成,不過這修路的主意的確是她一個人的意思,事後蘇辰都說她這主意好,既不必上頭拔款,還能將深山裡的村民勸出來另辦新村,修通官道,便能開作坊做生意了。
到了傍晚蘇辰回來後,喬寶瑩便將自己想下一趟鄉的想法說了,蘇辰很快就答應,小媳婦下鄉看察各地民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她能幫著下鄉,他反而省了不少事,而且他這幾日越發覺得小媳婦在任的那些日子做得非常的好,不僅在收複地方官員的手段上,還有她對待這些政務的決策上,連元啟都唯命是從,就不曾懷疑過。
聽說那個長洲知縣如今還將小媳婦的話當成聖旨一般,積極性很高,對整個縣務都打理的非常好,當初也是他小媳婦的一段話將人點醒,又被她收複了人心。
第二日大清早,劉府的馬車來得很早,在府外等了一會兒,蘇辰送喬寶瑩出門,今個兒喬寶瑩沒有扮成蘇辰,卻是穿著一身利落的窄袖衣裙,梳了個簡單的發髻。
劉無好下了馬車,看著蘇辰夫婦倆那依依不捨的眼光,就讓他想起了小美,這蘇大人跟自家媳婦也太粘糊了一些。
肯是誰也不知道,經歷過生死,經歷過失去又得到的滋味,整個人生的目標和三觀都似乎改變了,以前的蘇辰一心為民,很想要在官場上做點成績出來,現在的蘇辰雖然也是這麼想,但他更希望能與小媳婦白頭偕老,壽終正寢。
這種感覺劉無好自然不會知道,與蘇辰打了招呼,等喬寶瑩坐上了蘇府的馬車,兩輛馬車隨著車隊便開始往前行駛。
這一次跟著喬寶瑩出門的卻是陳意,莫金留下來好陪陪白九,剛生下孩子不久,莫金高興壞了。
一路朝崑山縣去,走的是官道,卻明顯的官道修整過,路面寬了更加結實了,她是沒有想到先前隨意的一提,劉無好真的就煽動平江府的富紳出錢出力的。
這些願意修路賺苦力工的百姓還真多,反觀碼頭上的苦力都要少了,畢竟修路是為了百姓的生計,同時還是一個穩定的收入,不像在碼頭,有船來了才能賺,沒有船來的時候就只能坐著等,時間都浪費了。
走了三日的路到了崑山縣地界,在九九樓裡住下的,劉無好自然不知道九九樓是喬寶瑩的産業,進去後掌櫃的給安排在三樓最好的客房裡,劉無好還以為是喬寶瑩出了高價錢。
坐馬車其實也挺辛苦的,這樣趕路還要露宿山野,終於安頓下來,誰不想住好點的享受一下。
一向喜歡享受的劉無好這一次卻並沒有心思,因為他此行來的目的是邀功的,他不但將官道修通了,還將山裡頭的村民轉移了,說起這事兒也不是大工程,但是他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了,尤其盯著黎清目這些才子們與當地的百姓交流,終於避免這些百姓上當受騙再次被人騙走。
休息了一日,他們打算下鄉,幾人也沒有透露自己的行程,到了村莊外,連裡正都不知道,不過蔣清目卻帶著幾位才子早已經候在了那兒,莫不是劉無好事先說好的?
劉無好卻是搖頭,“這家夥腦子聰明,估計算準了咱們今個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