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代理知州(第2/3頁)
章節報錯
於是出了府,喬寶瑩坐上蘇辰的馬車,穿著一身官服“挺拔”的坐在車中一動不動的。
知州府隔著府衙不遠的,蘇辰平時辦公的地方也比較高階,算是有獨立的房,後頭還有起居室,給平素蘇辰累了時臨時休息的地方。
喬寶瑩進入後,就見桌案上有不少公文,新通判元啟是地方官員提上來的,對平江府極為熟悉,他平素陪在蘇辰面前,會將重要的事情稟報一遍,知州大人若是有疑問,元啟會跟在知州身後去各部巡查一遍。
不過元啟新上任不久,蘇辰那會兒又忙著修糧倉,所以根本來不及多瞭解此人,連陳意對此人也並不是很瞭解,不過陳意很快弄來一份詳細的情報。
元啟是平江府的才子,不過他不同的是,他對入士為官很執著的,他原是北邊士子,中了狀元之後到了平江府崑山縣為知縣,連衛中退下後,便提了此人上來,喬寶瑩想,待蘇辰調任,他怕是平江府知州了。
喬寶瑩瞭解了此人的詳細出入後,面對他也不著急了。
元啟拿起幾份公文放在最上端,解釋道:“大人,此幾份是各地知縣送來的,有最近審下的案件,還有一些當地糧産情況,以及來年的一些計劃。”
喬寶瑩一一應下,叫他先退下,她要細看。
元啟卻是欲言又止,看著喬寶瑩垂下頭去了,他只好退了下去。
喬寶瑩拿起公文細看,看裡頭不少收成的預計,還有各縣學蘇辰先前的樣子,也打算雪化了後便修溝渠,同時裡頭一位長洲縣的知縣他提到了作坊一事來,發現義診帶動了當地的醫者,而作坊的收入卻為百姓帶來了福利。
於是他當長洲縣的人口統計了一下,又將這些人當中壯年與老少的比例說了說,接著是說到耕田量,以及水域溝渠,最後他決定向上級申請在長洲縣鼓勵百姓開作坊,並按規模不同,在稅費上予以優享,最多不過三年,待大家夥感覺到作坊之利時,那時稅費上可以恢複原樣。
喬寶瑩看這份公文看得很仔細,也正是她曾經想過的問題,只是她跟蘇辰畢竟是一府之主,看事情也得看整個平江府,不能因為某個縣,但長洲縣知縣顯然是個人才,懂得靈活運用,只是不知道他開這麼多的作坊,生産出來的手工藝布織品該銷往何處?
銷路好了,自然不成問題,他怕是不知道她的銷路,只看到了好處。
喬寶瑩將這份公文放在了一邊,打算呆會問問元啟,瞭解一下這位知縣的情況。
轉眼到了晌午,喬寶瑩竟還要處理公務,陳意已經走了進來,看到她看得仔細,不免也有些驚奇,莫非夫人真的能打理一府之務?先前不過是由夫人代管一下,底下這麼多的官員,只要大家夥的同意了,夫人也就順手推舟做下決定就好,大問題不會出現的。
只是令陳意沒有想到的是,夫人居然會看得這麼仔細,而且瞧樣子她已經分了類,似乎還有別的用意。
陳意來到喬寶瑩身邊,說道:“大人,已經是晌午了,該休息了。”
喬寶瑩抬起頭來,看了看外頭的天色,她倒是忘記了。
於是起身,跟著陳意往後頭起居室走,只見這起居室雖然不大,背後卻靠著一個小小花園,躺在長榻上休息,還能聞到花的香味。
她有些睡不著,蘇辰剛走,她便擔憂上了,有些寢食難安。
吃晌午飯的時候,她吃得有些冷清,陳意幾人自然不能跟她同桌吃飯的,在外頭還得有些主僕之分,免得被人發現。
喬寶瑩吃了幾口便放下了,陳意卻有些擔心,待畢浩將吃食撤下,陳意很快從城東買來一碗牛肉麵,面還是熱的,放在桌上,喬寶瑩不免看向陳意,還真是細心,黎三跟著他一定很幸福吧。
喬寶瑩端著面條吃起來,才發覺味道很不錯,倒是吃了半碗麵條。
下午的那會兒,元啟又進來了,看到桌上分類好的公文,有些疑惑,就見喬寶瑩拿起了長洲縣知縣寫的說道:“元啟,你覺得這個點子如何?”
元啟雙手接過去細看,看完後馬上說道:“大人,下官覺得不妥,做為一縣之主,豈能行商人之道,可以鼓勵百姓但不可以有過多的參與,而且行商是有盈有虧,一但官衙插手太多,百姓又不能盈利的話,反而只怪官衙的無能,這事兒吃力不討好。”
元啟說的也沒有錯,不過透過這一事,喬寶瑩倒是看出此人的性子,有些怕惹事,這種人為官道上算是比較穩的,不易惹事,但是成績怕也是很難出,如非放在像平江府這種本來就富饒的地方,就算不出成績,也不會影響天下糧倉一說的地方。
喬寶瑩沒有再深問元啟,後頭公文便都放下了。
元啟見她不說話了,接著試探的說道:“大人,快要到臘八節了,往年這個節,大人都會叫各地大小官員在紫金樓聚聚,再將這一年以及來年的公事說說,不知今年……”
還有這樣的事?喬寶瑩怔住,要是所有大小官員都來了,她可是假冒的,要怎麼才能應付的好?
喬寶瑩內心有些慌是一定的,只是既然是蘇辰定下的規矩,那自然不能廢的,於是說道:“那你安排一下吧,今年個照樣紫金樓吃飯,費用算在我頭上,你派人去紫金樓將房間訂好,今年個請紅梁坊的姑娘過來表演一段,大家一年到頭的也辛苦了。”
她到時少說話少喝酒便是,有了紅梁坊的姑娘在,她省不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