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喬寶瑩也有些羨慕起來了,要是梅縣能成為眉州首府就太好了。

第二日喬寶瑩為蘇辰準備了肉幹和肉餅之類的,蘇辰帶著於時靈下鄉巡視,正中於時靈的下懷,他也正想看看這梅縣的百姓,先前經過的幾個縣,由於他帶的人太少,所以走的地方皆是城鎮,看不到真實面貌。

這眉州山多路長,人煙稀少的,他想要去找探一下皆是尋路無門,生怕在這山林裡迷了路。

然而跟著蘇辰一起,坐上那薄薄的小船,看到船身雖小,可是過起急流之時卻迅速的不行。

於時靈有些好奇,同時問起了梅縣官船場的事,說眉州向來是造船場之鄉,為何每年供給軍營的卻少,反而要花銷一大筆銀兩去地方私船場裡買,難道是私船商賈的技術更好麼?

蘇辰卻是搖頭,他把自己剛來梅縣的事說了說,便是自己初次看到官船場的情景,要恢複像以前那樣的繁華,必須嚴加控制私船場的開發,要有管束和約束,這樣官船場才能立的起來。

於時靈一聽,覺得頗有道理,便想著他到時做一份詳細的說明交上去,這一點上,他也希望官船場越來越大,能像當年之盛況。

小船帶著幾人進了山,山裡頭的樹木皆有上了百年,於時靈看到這遮天蔽日的老樹林裡,心裡有些發毛,不過他是相信蘇辰的為人,若是普通的不熟悉的地方官員,他可不敢跟著對方來這偏僻之地。

沒想走了一段距離後,就看到一個高高的木塔,這樣的木塔他似乎在碼頭也看到過,不過一直沒有去問這是做什麼用處的,可是眼下建在這深山老林的,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蘇辰便解釋了一些,這是信臺,遇上賊匪點煙報信的,每一處皆有留下人守著的,就像以前的守山人一樣,不過眼下是多了一項,一但在山裡頭傳遞訊息,就靠這個了。

於時靈覺得新鮮的不得了,跟著蘇辰一路朝前走,看到好幾處信臺,接著進了村莊,在山頭上,他就看到了底下綠油油的田地,果然如夫妻兩人說的,底下的農田種植是有比例的。

水田旱地皆要種,且不能只種一樣東西,尤其是開荒的山地,地勢高的多是種豆子,這樣的話若是遇上了澇災,至少還有豆粉糊糊可以吃。

於時靈開始相信兩夫妻所說的,或許他們就是這樣管制這梅縣的。

蘇辰帶著於時走過一個又一個的村莊,經過兩年的努力,百姓們開始大部分的牽移到一起生活,但那些種植的田地卻去的很遠,不曾荒下半點。

他們每去一個地方,皆上村裡頭感受一下,只發現百姓們個個皆是忙忙碌碌的。

下地除草,什麼時節捉蟲,皆有章法,就像每個村裡皆有一個種田老手不停的在觀察似的,不過卻並不是,而是村長和裡正皆會隔三差五的去鎮上的告示欄裡看天氣看時節,還有一些種田老手的建議,於是就會回到村裡頭來。

提著鑼鼓喊話,把從鎮上看到的告訴鄉裡人,於是大家夥的就按著那上頭的意思,下地幹活就是。

還別說,會種田的不會種田的,皆從中得到了好處。

村莊裡除了茅屋,還有不少磚瓦屋的,這些人瞧著是小地方,可是也沒有一個人偷懶的。

而且莊戶人家地裡出産的,有些人尋到一些商機,便會每年額外的種一些不同的農作物,反正上種子鋪裡去買的時候,種子鋪的老闆皆會把每一樣種子適合什麼樣的土壤,在什麼季節裡種等。

這些一說,有心人便想上,專種找一些別人不怎麼種的作物,到時送到鎮上去賣的時候就要好賣一些,如此有一些人專門種蔬菜送去鎮上富戶家裡也賺下了不少現銀,然後開荒買地建房子,沒想兩年間有還有生活就過好了。

村裡頭有人有了牛車,連路都修寬了。

於時靈跟著蘇辰幾日,走了不少村莊,看到不少官道加寬加長,更利於百姓們行走,於時靈便說道:“蘇辰,你若是再在梅縣呆久一點,恐怕梅縣要變成富縣了,眼下才兩年,路你是來不及大修的,若是再多修幾條路來,利於百姓行商走販,還能運糧運種,梅縣當真是要富的。”

“雖然商人逐利,可是朝廷不能沒有商人,商人能帶動經濟,能把南北的貨物相通,他們雖是逐利,卻也是有利於國家,眼下改了稅制後,稅收多了,百姓的負擔卻與前差不多,如此百姓的生活才能安定。”

蘇辰點頭,他留在梅縣是沒什麼,只是他心裡頭也有一番抱負,他志在朝堂之上,一個小小的梅縣只不過是一次試手。

不過蘇辰不方便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但於時靈又豈不會知道,大丈夫志在朝堂,為了天下百姓。

原本於時靈來時對蘇辰此人的評價並不好,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妻子不去參加科舉考試,這樣至自己前程不顧,意氣用事的男子,他以為是志氣短的人,再加上昝泊對此人很有些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