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下定了決心好好奮鬥,但是現實和理想總是有所出入的。

林海本以為留在金山寺修行的日子是辛苦而又忙碌的,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法海,柴劈了嗎?”

“法海,飯好了嗎?”

“法海,茶涼了....”

是的,林海在寺中每天都是劈柴,挑水,洗衣做飯,每天做的絕大多數事情都和修行無關,整個發展過程簡直就是一個武俠劇的修行,就差挑水的時候喊一嗓子少林少林了。

對此林海不免有些抱怨,但是渡真的解釋卻是,後天巔峰到先天是一種質量的轉換,所以肉身上厚積薄發的積累修行,意義已經不大,反而心境上的修持變的很關鍵。

換句話說,你有可能一輩子都卡在這個後天巔峰的關卡,也有可能眨眼就入了先天。

對此,林海曾問過渡真當初是怎麼跨過這道坎的,渡真則很爽快的說,三十歲那年死了師傅,他很傷心,破戒去外面喝了一天的酒,沒錢付賬被人吊在樹上揍了個半死,第二天清醒過來的時候,大徹大悟,直接就崩斷繩索入先天了。

林海聽了後若有所思,有心想問下渡真師傅壽數幾何,可猶豫了半天也沒敢問,怕捱打。

可是換個角度想想,既然肉身上的修持已經作用不大了,那他還留在寺裡做什麼呢?

於是林海在勤學苦練了幾套佛門玄功之後,以老父回家為由,提出了回家的想法。

“年輕人多盡孝道是對的,我這裡也沒什麼事,這樣吧,待會你走的時候我給你幾部佛經,你帶回家好好誦讀,對你進入先天會有幫助。”

渡真說著便回到書房挑選了好半天,方才捧著幾本泛黃褶皺的經文出來,交到林海手上。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法海,你有玉髓造化資質,前途不可限量,萬萬不可懶惰安於現狀。”

渡真在林海臨行前免不了又是一陣叮囑,要是以前林海不免會覺得煩,可隨著年紀漸長,有些事再看時難免便多了幾分理解,對於渡真師傅的囉嗦並不反感,因為他能感受到他那顆諄諄教導的勸誡之心。

金山寺中沒有任何船隻供人出島,林家的下人早先被林海打發了,此時要走只能勞煩渡真師傅相送,這下可讓林海體會了一遍江湖高手凌空渡水的感覺,他就此在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把修為儘快提升到先天!

現下正是大白天,西湖邊上行人不少,加上有文人墨客乘船遊玩,見到一個乾瘦老和尚單手提著一位年輕人凌空涉水的畫面,一個個都瞠目結舌,直呼當世神仙。

“等你什麼時候修成了先天,來回也能這樣凌空御氣,你看那邊幾位女施主,看的眼都直了。”

與渡真大師相處了幾天林海才知道,這位修佛修心不修口的老師傅,是個幽默感十足的人,相處起來很是愉快,當然,如果他不像使喚下人一般使喚自己,那就更好了。

林海真誠的對渡真行了一禮,小聲道:“弟子來日一定加倍努力修行,好讓那幾位女施主也對自己看直眼!”

渡真和尚聞言哈哈大笑,連道貧僧去也,沒有了林海這條累贅,他涉水而去的身影更見瀟灑,僧袍飄蕩,大袖招搖。

沒有下人提前預知接送,林海只能徒步回去,一路上有許多百姓見了林海,都紛紛打招呼。

他林家大少在這幽州城也是有些名頭的,林家因世代經商之故,不像一些官宦子弟一般持權作亂,對待鄉里鄉親頗為友善照顧,所以林海人緣不錯,一路上走的也不寂寞。

西湖的這條路不長,林海走到一半的時候忽然停住了步子,因為他在無意中回望西湖的時候看見了一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