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李劍匆匆離開朱家大院,不過他沒去東方玉樓那裡,而是徑直回了太守府。

剛進門,李劍就見魏無忌正和楊方說著什麼,於是一把拉過他道:“同一道軍令,你我認為是對的,可手下將士都認為是錯的,你說是對的還是錯的?”

魏無忌聞言一愣:“軍國大事,普通士卒無權過問。”

李劍道:“我是打個比方,如果你我二人認為是對的,可是所有士卒認為是錯的,怎麼辦?”

“戰事決策乃是主將之事,普通士卒怎能參與其中?”

李劍無奈道:“和你說句話怎麼這麼費勁呢,我是說如果,如果軍令可以全軍商討,最後我們和其他人的意見不一樣,該怎麼辦?”

魏無忌眼睛眨了半天,最後搖頭道:“我不知道。”

“楊方你說呢?”

楊方搖頭道:“我也不知道,不過我覺得瀝水侯說的對,大軍決策決不能讓普通士卒說三道四,否則還不亂套?”

李劍氣的邊走邊說道:“兩個白痴,一點也不明白我的意思。”

到了後院,見龍若蘭正扶著腰在段瑾的攙扶下遛彎,於是略帶鄙視的說道:“你現在的身形還一點都沒變,用得著這樣嗎?”

龍若蘭白了李劍一眼:“你懂什麼,我這是先習慣習慣。”

“習慣簡單,以後衣服裡塞個枕頭,那樣走起來有氣勢,家裡沒人敢惹你。對了,先坐下,有件事問你。”

扶著龍若蘭在迴廊裡坐下,李劍這才說道:“自古以來,君王也好,各地官員也罷,在頒佈政令時雖然也會和屬下商量,可畢竟是極少數人。平民百姓所做的,只能是等政令下達後,被動去遵循。而那些決策之人往往都是高高在上,不懂得百姓真正的疾苦,你說這樣的政令有多少是正確的?”

李劍的話讓龍若蘭聽了個一頭霧水:“你想說什麼?”

李劍撓撓頭道:“我是說如果當官的想要下達政令,是不是應該先聽一下百姓心中的想法,而不是不管不顧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百姓,畢竟百姓才是這些政令的最終承受者。”

“你能不能說的簡單點?我還是不懂你到底要說什麼。”

李劍有些抓狂的抓了下頭髮,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我是說一項原本利民的政令下達前,是不是應該經過百姓的同意?”

龍若蘭聞言笑道:“這麼簡單的事讓你說的這麼麻煩,你不就是想問一家之言與眾人之見應該用哪一個嘛。”

李劍連忙點頭:“對,沒錯。”

龍若蘭道:“按理來說肯定是眾人之見強於一家之言,可也不是事事都是如此。你可別忘了,百姓的見識與官員大不同,他們想的都是自己有沒有得眼前利,而不會去想一項政令的長遠影響。”

“你是說百姓的目光短淺?”

龍若蘭點頭:“不錯,就像你說的過幾天給整個廬河百姓一人五兩銀子,他們都會對你感激涕零。可如果你想要他們每人繳納五兩銀子擴建廬河,你看看他們會怎麼樣?”

見李劍不吭聲,龍若蘭繼續道:“他們從來不會想哪怕這五兩銀子到手,一旦梁軍打過來把這些錢都搶去該怎麼辦。就算你告訴他們修建城池才能保住他們的家業,他們也不會心甘情願的繳納銀兩,因為百姓會認為這是你該做的事,與他們無關。這就是眼光,懂了嗎?”

隨後龍若蘭抓過李劍的手道:“我懂你的意思,你是想讓百姓也參與到政令決策中來。可是你卻沒有想過,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讀書,大字都不認識一個,又哪裡會想過家國天下。”

李劍道:“那有沒有辦法讓我們在政令下達前聽一下百姓的心聲?”

龍若蘭道:“要聽全部百姓的心聲不現實,就像大韓,若是一項政令讓全國百姓知曉,再一個個問他們的意思,那等韓天峰死了,這項政令估計都沒有結果。”

李劍道:“那就是沒有辦法了。”

龍若蘭搖頭:“也不是,你可以讓百姓推選出一些德高望重的長者,然後讓他們代表全體百姓給出一些建議。當然,他們也要聽取百姓的心思,不能擅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