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 皇後輕拍林黛玉的手, “怎麼別人讓你來,你就來呢?”

“就是過來瞧瞧。”林黛玉道, “只怕不是張太妃讓我過來的, 是三公主自作主張。”

“那是也是她活該被折騰。”皇後可不認為張太妃有多好,那些年,張太妃總是說三公主親娘不在了, 說三公主可憐,讓他們要多照顧三公主一些。

因著張太妃是太妃, 又沒有作出過分的事情, 他們也就同意了。不過就是寵著三公主一點, 又不是什麼大事情。就三公主現在那一副模樣, 說是寵著三公主,倒不如說是把三公主養廢了。

這樣的三公主, 也就是因為她生在皇家, 要是在其他家族, 哪裡能過得這麼好啊。

當然,在一些大家族裡, 要是家族勢力足夠強大, 這樣的人也能過得好一些。只是沒有親孃的女人, 就不應該在哪裡隨意蹦躂,除非自己有足夠的事情。

三公主這種的就屬於自己沒有勢力,夫家又不是什麼厲害角色,母族早就不怎麼搭理她了。要是真對三公主好的話, 張家怎麼不說直接娶了三公主呢,興許張家還怕被人說他們高攀了三公主呢。

畢竟張家現在比較落魄,沒有當初的權勢。估計張家也知道三公主是怎麼樣的人,這才沒有求娶三公主。

“折騰不折騰的,自己養出來的孩子,就只能自己受著。”林黛玉感慨,“不能說自己養出了壞孩子,還說孩子是好的,說別人家的孩子就有錯。”

要林黛玉說,現在的張太妃就算被折騰了,真是活該。只怪張太妃當初沒有教導好三公主,自己挖的坑,只能自己填上去。

“正是這個道理。”皇後點頭,“像他們這樣的,沒有必要多理會。他們要蹦躂就蹦躂,你父皇不可能為他們做主。”

朝堂後宮都有不少事情,要是每一個人都找皇帝做主,皇帝哪裡管得過來。像張太妃和三公主的事情,皇帝幾乎都不管,也沒多問三公主的事情。

要不是三公主去請求皇帝,給她和簡浩賜婚,估計皇帝還沒想到三公主到了要成親的年紀。靖南伯府家的崔文俊還算是一個才俊,卻也沒有太過優秀,皇帝認為差不多了,就跟她這個皇後說了。

後宮的那些妃嬪都明白,三公主也就是在後宮蹦躂得歡。實則,沒有多少人去搭理三公主,三公主就是自己樂呵。

“這麼多年了,都沒有看清楚自己的地位,也可怕。”林黛玉心想,沒有遭受到大磨難,周圍的人都附和三公主,給三公主營造出她很厲害的假象,後宮那些女人也厲害。

要是後宮的妃嬪多冷著三公主一點,讓三公主早早體會到多沒有親娘,是多麼悲慘的事情。那麼三公主應該能早一點認清楚現實,就不可能這麼折騰。

說起來,這都是多方作用的結果。高位份的妃嬪都不去為難三公主,其他人又怎麼可能去為難三公主呢。

“遇見這樣的,當做沒看見就是,不去跟他們計較。”皇後跟林黛玉一步步地走去皇後的宮裡,沒有做轎子。

皇後很喜歡這種跟林黛玉一起走的感覺,以前阿蘿還小的時候,她就經常跟阿蘿一塊兒走。阿蘿的步子很小,可是阿蘿走得快,歪歪扭扭的,讓她總是害怕她會摔倒。

阿蘿有時候還回頭,讓他們快一點走。皇後想到那些事情,就惋惜,要是阿蘿沒有死,沒有轉世,還是她的親生女兒該有多好,那麼那些人就不可能說林黛玉是大臣的女兒,不是真正的金枝玉葉。

這都怪皇帝,皇帝當初自己不注意,害得阿蘿替他擋了災難。要不是這樣的話,阿蘿還蹦蹦跳跳的活著,就不需要叫別人爹孃。

“嗯。”林黛玉點頭,“就是這麼想的。”

林黛玉之所以這麼喜歡皇後,就是因為對方的處事風格不錯。沒有因為看不順眼一個人,就直接出手。像皇後這樣處境的人,當面解決,確實很爽,可是後頭就會遇見各種麻煩,因為別人不可能諒解你,還可能給你挖坑。

林黛玉在皇後宮裡做了一會兒,皇帝就過來了。皇帝早就告訴下屬,要是安樂公主來了,務必要告知他。因此,皇帝得知安樂公主進宮,便過來看看林黛玉。

皇帝不能隨意出宮,他要見黛玉一面也難,也不好隨意宣黛玉進宮,只怕那些人想岔了。皇帝倒是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就怕對林黛玉的名聲不好,林黛玉雖然叫他父皇,可是兩個人今生沒有血緣關系。

要是見多了,那些人就得懷疑他這個皇帝是不是跟安樂公主有不可告人的關系。

男女授受不親,因此,皇帝自己也會多注意一點,見面次數少,但賞賜的東西倒是沒有少過。

在來的路上,就已經有宮人跟皇帝稟告,說是張太妃讓安樂公主進宮的。皇帝一聽,還擔心張太妃為難林黛玉,好在有皇後在。

這讓皇帝頗為心酸,他家的阿蘿變成別家的女兒,那些人就開始可勁兒地欺負黛玉。要是當初阿蘿沒有為自己擋災,那麼阿蘿現在就好好地,是真正的金枝玉葉,根本就不用被人笑話。

皇後見著皇帝來了,見怪不怪了,幾乎黛玉每次進宮,皇帝都要過來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