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告狀(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是寧馨沒有錯,她也有錯。”恪王妃沒有一味推卸責任,“臣婦跟她父王向來寵著她,基本上她想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即使柳家門第再差,我們便想著若是她喜歡,便也可以,哪裡想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外頭還穿,寧馨的郡主封號不保,只怕跟柳家也脫不了幹系,否則柳家又怎麼會在這時候上門提親呢,分明就是要踩著我們王府啊。”
恪王妃紅著眼睛,繼續哭訴,“我們王府就是再落魄,那也是皇室宗親,哪裡容得了他們欺負我等。臣婦今日便拒絕了柳家的提親,可是想到寧馨,臣婦的心就痛,怪只怪我們做父母的沒有給她探查明白,讓她跟那等人走近。如今,只怕寧馨的名聲要壞了。”
皇後聽到恪王妃的哭訴,哪裡還會不明白,就是林黛玉跑到恪王府門口把柳夫人押到宗正寺,恪王妃才跑來宮裡哭訴,就是想整治柳家一番。
“怕什麼,寧馨是郡主,本宮和皇上沒撤她封號,也就父皇敢撤了,可父皇要真想撤她封號,便不會讓她去莊子磨磨性子。”皇後勸慰恪王妃,“這柳家確實過分了,本宮會跟皇上言明的,宗正寺那邊也會秉公處理。”
“寧馨的脾氣確實不錯,只盼著她這一個月能磨一磨性子。”恪王妃聽皇後這麼說,便知道柳家不可能好。
安樂公主押著柳夫人去宗正寺,宗正寺的人遲早會找上恪王府。恪王妃便認為自己不能等著宗正寺的人上門,那時候的效果便沒有那麼好,反而落了下乘,極有可能讓皇室宗親不滿,認為他們恪王府沒有把事情處理好,還要安樂公主幫襯著。
而且這樣一來,也有人會認為安樂公主多管閑事,安樂公主到底是大臣之女,哪怕太上皇再寵著,也不好太過越界。
所以恪王妃便親自來宮裡,特意在皇後的面前哭訴一番。
“你們莫要怪黛玉才好。”皇後也不怕恪王府怪罪林黛玉,恪王本身就是奪嫡失敗的主,現在只敢低調生活,哪裡敢招惹被太上皇被他們寵著的安樂公主。只是皇後還是要把話說在前頭,“寧馨一個郡主,竟然被一個男人耍得團團轉,真是不應該,太丟貴女的面子了。”
“是。”恪王妃應聲,“安樂也算是為寧馨做主了。”
恪王妃明白皇後的意思,他們恪王府不能怪罪安樂公主,不但不能怪罪安樂公主,還得感謝安樂公主。
“你明白就好。”皇後笑著點點頭。
等到了下午,宗正寺的人就跟皇帝稟告柳家的事情。皇帝的做法也很簡單,讓柳家回去種地,別再當官了。
皇帝不僅僅是給恪王府面子,給林黛玉面子,還是為了告誡那些人,不管皇室宗親多落魄,那些人都不能隨意設計皇室宗親。
這才幾天的功夫,柳家就成官身,變成了平民百姓,那個柳家郎這一輩子都不能參加科考。
柳大人非常氣憤,卻也沒有辦法,只能帶著家人離開京城。他們已經變成了平頭百姓,如何好在京城繼續生活,京城裡的那些人都看身份的,像他們這樣的再留下去,只會越來越悲慘。
因為丈夫被罷了官,柳夫人又不能怨恨安樂公主,也不能怨恨恪王府,就只能恨上自己的孃家侄女。虧得自己想拉巴孃家,結果孃家侄女就那麼等不及,讓寧馨郡主郡主發現她跟自己的兒子走得那麼親近,因此,柳夫人直接把侄女趕回家去,不願意再提親事。
只是柳夫人的孃家哪裡肯罷休,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柳大人沒有為官了,但是家裡有不少銀錢。他們便想逼迫柳家娶了這個女兒,何況事情已經鬧開了,女兒也不能再嫁給別人。
孃家的威脅,讓柳夫人不得不答應孃家讓兒子娶了侄女,要是不娶,事情再一次鬧大,他們沒有官身被罷了,估計就真的得去大牢裡待著了。
處理完柳家的事情,林黛玉才進宮,去見了皇後。
“哎呀,這幾天都忙,不然,早早來見母後了。”林黛玉笑著跟皇後道。
“那柳家確實不成樣子,皇室宗親豈是他們能設計的。”皇後不屑,只能說柳家自己想死。
“富貴險中求。”林黛玉道,“只是他們想得到好東西,又不想付出。天底下哪裡有這麼好的事情,若是聰明些的,娶了郡主,便不跟其他女子有過多牽扯。偏偏他們又想娶皇室宗親的女兒,又認為自己被壓制,認為若不是對方是皇室宗親,自己必然可以不用娶那麼無趣的女人,也不用整天聽一個弱女子的話。”
“都說皇室公主不好嫁,嫁了也沒有幾個幸福的。可不都是因為這些麼,總有那麼幾個不甘心的,認為妻子用身份壓迫他們。”皇後微微點頭,“皇室的公主、郡主有錯,他們男子怎麼就沒錯了?”
“他們一邊享受著妻子帶來的好處,一邊又唾棄妻子,實則要唾棄就唾棄他們自己,他們若不想跟皇室之女在一起,便可明言。”林黛玉拿起桌上的一塊綠豆糕,“父皇和母後賜婚的時候,也該問過兩家意思吧。”
“問是問過,只是……”
“只是人家當你們是皇後和皇上,你們問了一句,那他們就得給肯定的回答。”林黛玉怎麼可能不明白那些人會是怎麼樣的回答,要是強一點的家族可能會反駁,但是反駁的機率也不大,那些人會想著是不是抗旨不遵,即使皇帝只是以詢問的語氣問問他們。
“是啊。”皇後想想還真是這樣,很少有人會反駁,基本上都同意,“看來日後,還是不好問咯。”
“那些表面看著的好,不一定就是真的好。”林黛玉又道,“母後在宮裡,父皇也在宮裡,除非讓人去調查了,否則就是聽那些人說好的,便可能認為是好的。又不是親生兒女成親,哪裡能顧得了那麼多,就是親生兒女成親,都有看走眼的時候。”
皇後嘆息,可不就是這樣麼,自古以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是皇帝皇後賜婚,那些人也就只能照辦,實則他們作為皇帝皇後的,都不一定見過那些人。
“也幸好,你父皇賜婚的少。”皇後笑道,“哪裡有那麼多人值得你父皇下旨賜婚的,就是我這邊,也極少。”
城郊莊子,寧馨郡主現在正在莊子上,鴛鴦不敢真的讓寧馨郡主做什麼,頂多就是讓寧馨郡主看看那些孤兒老人都有沒有吃上飯,再來就是讓寧馨郡主去比較好走的果園摘摘果子,做一些輕松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