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面試藝人入場,酒吧女歌手,之前在樂隊呆過,24歲,煙燻妝,裝扮和氣質也都很搖滾,特立獨行。

呂健指著面前的麥克風架道:“唱過之後,我們再提問。”

“哦。”女孩不以為意地走到麥克風前,“唱《大風吹過》可以麼?”

“請。”

《大風吹過》是一首有點滄桑感的歌曲,介於搖滾與抒情之間,女孩嗓音也偏沙啞,不錯的完成了這首歌。

但在呂健眼裡,她的屬性較為一般,沒有特質,才華33,唱功4752,潛力52,幾乎到頭了。

雖然手裡有很多好歌,但藝人欄位只有四個,這個女孩也許可以成為歌手,但還沒到自己要親手栽培的標準。

快唱完的時候,呂康湊到呂健耳邊:“我覺得還不錯,可以備選。”

很好,對不起,arefired!

女孩唱完後沒什麼期待地問道:“有什麼要問的麼?”

莫長愉直接說道:“你這麼掐著嗓子唱歌,嗓子最多還能用兩年。不用啞嗓試試看,來一段《同桌的你》副歌。”

“沒聽過。”

“那隨便來個抒情歌。”

“都沒聽過。”

莫長愉就此靠在椅背上,沒什麼想問的了。

“很抱歉佔用你的時間,你可以走了。”呂健點頭道,“對不起,你不是我們需要的人。”

標準說法是“請回去等訊息”,但呂健不喜歡消費別人的期待,直接說出結果。

“哦。”女孩點了點頭,也沒什麼遺憾,只沖著呂建道,“我其實也不太喜歡你們公司,太俗了,無論是審美還是音樂,這不是我想做的東西。”

“嗯,加油。”

女孩沒再多說,直挺挺走了。

她剛出門,呂康就不幹了:“很有個性啊,不想來個女搖滾樂手麼?”

“不是她。”

莫長愉則問道:“你不生氣麼?她都這麼說你的作品了,她根本不知道我們為此付出多少努力。”

“庸俗低端是好事兒。”呂健點了點桌子,“就現在而言。”

第二位面試者接踵而至,是個擅長迪斯科的肌肉男。

舞跳得不錯,唱的很一般,外形平均以上,才華只有個位數。

關鍵是呂康又很喜歡,這才是一錘定音的事情。

半天的時間很快過去,一口氣面試了十幾個人,呂健倒也不覺得疲憊,看他們表演比看財務報表有趣太多了,只是結果有些差強人意,雖然有幾個人條件不錯,但還沒強到能在星工場四個藝人欄位中佔據一席之地的程度。

寧缺毋濫,星工場更像是一個工作室,而非前進娛樂那種撒大網的公司。

面試結束後,三人互相對比著筆記交流意見。

莫長愉最終只選出了一個人:“11號不錯,唱功過硬。”

“那個眼鏡男麼?我也覺得不錯。”呂康很快找出了11號的檔案,“高音很亮,可以和餘聲pk了。”

呂健卻搖頭道:“他唱歌沒感情的,全是高音。”

莫長愉放下資料問道:“是不是太苛刻了,那種程度的高音已經可以出道了。”

“餘聲征服大家的是高音+真誠,二者必須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