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哥……大姐姐的傷口會不會很疼啊?雖然她說已經好全了,可她明明還不能說話……母親傷過腿,雨天總是腿疼,大姐姐呢?真的已經不疼了嗎?”

小姑娘的聲音喚回了花滿樓的思緒,他輕輕拍了拍她的頭,讓她不要多想,“她十分喜歡雨,應是……找出了不受風雨影響的方法吧。”

其實她的武功應該有療傷之能,只是怕也幫不了小丫頭的母親。

“我原本不想亂跑的……可是我看見了一盞母親以前特別喜歡的燈,我想去找,結果就找不到了”,吃完元宵的小姑娘託著腮一臉愧疚,花滿樓正想安慰她幾句時她又轉移了話題:“我還看見了一個很好看的燈,上面的燈謎我在父親的書上看過,等我猜了謎就把燈送給大姐姐。嗯……大哥哥也要有一個,到時候再找找。希望還沒被人拿走吧……爹孃都說過,做人要知恩圖報~”

這個小姑娘啊……確實是個很懂事的孩子。雖然才四五歲的樣子,倒也開始知書識禮了。不過她既說她母親腿腳不便,浥塵也不太會帶著人使輕功,估計等她們過來需要很長時間了。

就在花滿樓也準備加入托腮發呆的行列時,浥塵扶著小丫頭的母親過來了。

母女重逢激動不已,一邊浥塵也坐下來並順手接過了花滿樓倒的茶。

[果然我只適合走屋頂……簡直擠瘋了好嗎!以後再也不湊熱鬧了!!]

可顧及那位母親最後還是挑小路繞過來了……花滿樓合上摺扇,笑而不語。

花滿樓和母女兩人寒暄了幾句,最後說好先送她們到寺中避開人潮,再找路下山。

他們繞了旁邊人少的巷子,趁著客棧店家的燈火悠悠前行。小姑娘攙著她母親走在前面,花滿樓和浥塵緩步行在她們之後,若有岔路或是苔痕濕滑之處,便由花滿樓出聲提醒,浥塵也常去確認前方路況。

“浥塵此行何事?”花滿樓起了話頭,聲音很快就在被燈火溫熱的風裡彌散,他知道她在聽。

浥塵從牆頭跳下,先去和母女二人說了什麼,然後才來到花滿樓身邊,寫到:[說來話長……寺裡再說。]

花滿樓一愣,不由輕哂。是啊,寺廟的香火和獨有的檀林已經不遠,他自是分辨得出。可偏偏不遠處有人放著煙花,他又一直被浥塵分了心神,所以明明感知到了,卻沒在意。

如此一來,倒是有些不妥了。

“抱歉,方才竟未注意……”

[無妨,左右我在。]

是啊……她在。

她在的地方他總是不由自主地安心下來。雖然相識不到一年,可對她的信任竟已深入骨髓,但相較其他友人又大為不同。

真的是,沒藥救了。花滿樓有些無奈地抬起扇子敲了敲自己的額頭,好似要讓自己淡定下來一般,等放下手了卻又自覺方才舉動有些稚氣。不過浥塵上前去了,是否回了頭他也不清楚,權當他什麼都沒做吧。

寺中已佈下了許願的孔明燈,待龍燈歸位後百姓就會回來放燈祈福,供上香火,或是求簽問蔔。只是這寺裡的一部分燈也是有謎的,或是禪偈,或是佛理,也有歷史民俗,比之山下又不相同,往往難上許多。最大的燈鮮有人揭得謎底,往往是由主持在燈會最後放了,為眾生祈福。

這僧不僧俗不俗的規矩一開始也受人詬病,後來倒成了本地一大特色。再加上一山千巷,商賈聚集,也有人戲稱這裡為“小相國寺”。

小姑娘拉著母親去挑選猜得出來的燈謎,身影在燈海中影影綽綽。

寺中檀香帶著梵唱沁入花滿樓心中,檀林濤聲陣陣,此時也顯得安和悠遠。

[寺中曇花過幾天就要打苞了,想來今年要提前開放,本想到時邀你一同來看,結果今日就見到你了。你怎麼來啦?太過喧鬧的地方會幹擾你的感官呀。]

熟悉的字跡,熟悉的語氣,花滿樓的眉頭不由舒展開來,嘴角也微微揚起:“今日……閑來無事罷了。而且,你既來信詢問,想必這個上元節會有不同之處。”

比如,她在這裡。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