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高原,風和日麗,太陽彷彿很近,又彷彿遙不可及,大片的晚霞鋪在西面的天空,在落日的映襯下,色彩斑斕,說不出的恢弘壯麗。

胡執恭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在六月二十五抵達昆明。他看著瑰麗的天空,對兩個隨從說道:“雲南被稱為彩雲之南,名不虛傳啊。”他們抵達驛站,亮明欽差身份,言大明朝廷封孫可望為秦王。

訊息順著夜色飛快的傳到孫可望的府中。孫可望大喜過望,命人連夜出城,好生招待使者。

第二天一早,大隊人馬來到驛站,原來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帶隊親至。胡執恭毫不怯場,換上大明的官服,打起使者的小旗子,對著大隊人馬大吼一聲:“孫可望接旨!”

大隊人馬安靜下來,孫可望猶豫了一下,跳下大馬,對著胡執恭雙膝跪地,大聲說道:“臣孫可望接旨!”沒讓他失望,聖旨封他為秦王,節制天下兵馬,另外命他派人到梧州接駕。

“臣謝主隆恩!”孫可望先謝旨,然後哈哈哈大笑起來。笑完他把聖旨丟給手下,吩咐拿銀子謝謝使者。胡執恭把秦王的印璽、官服、玉帶拿出來,然後大聲說道:“恭賀秦王殿下!”

孫可望穿上秦王的常服,雖然有點寬大,但是他非常滿意。他一揮手,鼓樂齊鳴,他即興來了一段舞蹈。舞蹈者,手舞足蹈也。上古時期,祭祀、出兵的場合,國君都要這麼來一段兒。孫可望研究過,當場以古禮慶祝。

孫可望順著鼓點舉手投足、顧盼自雄,豪情萬丈。等他這麼一段兒搞完,臉上的汗水都出來啦。孫可望意猶未盡,吩咐道:“通告全體軍民,歡慶三天!”

李定國、劉文秀也大喜過望,非常配合。重歸明廷是大西皇帝張獻忠的死前囑咐。梟雄張獻忠被清軍暗箭射中,臨死前吩咐義子道:“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汝終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

兜兜轉轉多年,當年的叛賊成為明朝的拯救者。秦王!天下諸王之首,可喜可賀!等眾人趕到昆明,全城歡騰,彩旗飄揚,鞭炮聲聲,喜氣洋洋,比過年還熱鬧。

胡執恭的兩位隨從臉都白了,他們知道底細,這一把玩的太大,要是被發現他們是假使者,必死無疑!

胡執恭彷彿知道他們的想法,說道:“汝妻子,國公自養之。如能平安返回,必然富貴一生!大丈夫子此時不搏,更待何時?”兩個隨從被鼓起勁兒,強撐了三天。

當天晚上,李定國的書房內,新守謀士金維新說道:“事有可疑之處。其一,使者隊伍太過寒酸,聖旨遣詞造句生硬,似乎水平不高。其二,朝廷怎可只封秦王,不封其他人?”李定國毫不在意道:“朝廷不斷轉進,無人可用也在乎情理。大哥夙願達成,咱們就不要節外生枝。”

說歸說,李定國還是把這個顧慮跟孫可望說了,孫可望心裡咯噔一下,派人去問胡執恭。胡執恭理直氣壯的解釋,朝廷顛沛流離,幾乎無人可用,需要秦王救駕;其他的封賞要等秦王的意思,然後帶回朝廷再正式下旨。孫可望被糊弄過去,昆明接著開席三天,普天同慶。

胡執恭三天後堅決請辭,託詞說要帶著孫可望的推薦,回梧州給大西軍其他將領封賞。誰知道孫可望還沒過足癮,他要利用這個權力拿捏李定國和劉文秀。就這樣,胡執恭白白誤了脫身的機會。

胡執恭在往昆明路上的時候,楊畏知也從梧州出發。他們一行人全部上船,張帆逆流而上,準備在南寧靠岸,然後騎馬入滇。

船頭上,楊畏知神情暗淡。在梧州磨蹭了這麼久,他發現這個大明已經不是他心中的大明。大臣們抱殘守缺,為一個破名號爭的口乾舌燥。要不是堵胤錫上表,估計孫可望連個王爺的封號都拿不到。他摸了摸懷裡的圓筒,裡面是永曆封孫可望為平遼王,李定國、劉文秀為國公的詔書。

哎,盡人事,知天命吧!他想起小女楊小妹,臉上露出溫情。臨行前,小妹哀求他,不要一起回昆明。馬自得驚訝的問她為何。楊畏知只好說明原委。孫可望入主昆明後,對他還算禮遇有加。不過孫可望的心腹賀九儀,在街上偶遇楊小妹,對她戀戀不忘。賀九儀的老婆是個母老虎,但是頗有能力,協助賀九儀治軍多年。她派人上門威脅楊畏知,不讓老公納妾。

這不借著出使的機會,他把小妹也帶出昆明。這次要是帶回去也是個麻煩事。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終歸希望兒女幸福,再說,把女兒嫁給一個老男人做小妾,也有損楊畏知的臉面。

張蕊主動替他解圍,她願意照顧楊小妹,將來時機成熟再帶回昆明。楊畏知也不矯情,張同敞和堵胤錫的人品,他都信得過。父女二人抱頭痛哭,灑淚而別。馬自得多少知道他的心態,心想老楊搞不好這是託孤。他既然投降孫可望,又扭扭捏捏看不起他們,取禍之道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畏知和狄三品下船便打馬西行,每匹馬上都帶著鼓鼓囊囊的貨物和武昌伯滿滿的友誼。貨物大部分是馬自得的慷慨捐贈,精鹽、霜糖,這玩意兒簡直是硬通貨。跑了一段兒狄三品發現這樣跑進雲南,不知道得猴年馬月。他們找到南寧的商隊,託他們把貨物送到雲南。南寧的商隊也是馬自得的,大夥自然樂意幫忙,而且還有錢賺。

王一賓為人隨和,馬自得特意派他跟狄三品搞好關係。兩人喝酒逛窯子,偶爾來個打獵燒烤,好的蜜裡調油。兩人旗下計程車兵也經常搞聯歡。他離開的時候,王一賓也特意相送,灑淚而別,搞得狄三品很感動,內心直呼武昌伯厚道,王大哥情義值千金。

丟掉負重,楊畏知和狄三品率領五百騎兵打馬狂奔,風餐露宿,只比胡執恭晚了五天趕到昆明。正好在晚飯的飯點上,二人家也沒回,直奔孫可望的府邸,只見上面三個燙金大字:秦王府。兩人不知所謂,一頭霧水的拜見孫可望。

孫可望還穿著秦王的袍子呢,他聞訊,飯也不吃了,特意接待二人。他笑呵呵的說道:“你們怎麼這麼慢,使者比你們早到幾天。”這牌匾,這袍子,孫可望口中的使者,給了楊畏知很不好的感覺。他定住心神,問道:“請問是哪裡的使者?”

孫可望狐疑的看著他,問道:“大明朝廷的使者,你們不是說好前後出發的?”狄三品不是蠢蛋,他也察覺不妙,不動神色的往後移動半步,把楊畏知突出來。楊畏知從懷裡掏出聖旨,展開給孫可望看。

孫可望一看,永曆封他為平遼王,那情況很明瞭,要麼使者有問題,要麼楊畏知、狄三品合夥兒騙他。他當即派人請來胡執恭對質。

胡執恭這幾天度日如年,他進屋看到楊畏知和狄三品,反而有一種大錘落下的解脫。他灑脫一笑,說道:“胡執恭拜見諸位。”

楊畏知和狄三品狐疑的看著他,覺得有些面熟,有些想不起來。胡執恭貼心的說道:“武昌伯的碼頭開業大典,咱們在天香居見過。”

楊畏知和狄三品對視一眼,都有點印象,當初這傢伙跟在什麼人後面,兩人都有些記不起來。胡執恭提示道:“在下當時跟在慶國公的後面。”

孫可望看他們一唱一和,怒罵道:“老子管你是誰!說,這秦王、平遼王怎麼回事!”

胡執恭對孫可望拱拱手,說道:“在下慶國公行軍長史,替慶國公送秦王一場富貴。明廷上下渾渾噩噩,滿清大軍壓境,慶國公願意奉秦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唯秦王馬首是瞻!”

孫可望不是庸才,他聽出咋回事,這小子膽大包天,騙到老子頭上了。巧石如簧,不過是求生之術。他怒吼一聲:“來人!把這三個王八蛋給我關進大牢!”

不一會兒,孫可望幾個心腹,賀九儀、張勝、王有德、馮雙禮來到秦王府。他們看著孫可望陰鬱的臉快滴出水來,不敢言語,安靜的等待。狄三品剛進牢裡,也被提溜出來,他一見幾位大哥都在,急忙跪在地上,說道:“屬下冤枉!”

孫可望把聖旨扔給四人,四人一頭霧水。狄三品解釋道,聖旨的確是真的,他和楊畏知千辛萬苦從梧州帶回,那個胡執恭膽大包天,竟敢冒充欽差,送來假聖旨。四人雖然是殺人無數的武夫,但是也被這胡執恭的膽大包天深深震驚,目瞪口呆。孫可望問道:“梧州局勢如何?陳邦傅為何會這麼做?”

狄三品這點訊息倒是靈通的,潯州的戰爭在梧州傳遍了,而且王一賓也沒瞞他。他急忙講述忠貞營和鄂國公南下,徐彪和陳邦傅內訌,這會兒梧州最大的軍頭兒是鄂國公的兒子馬自得。

五人一頭霧水,高一功李過是老熟人,鄂國公馬進忠當年跟著左良玉跟大西軍幹了不少仗,不過是個小軍頭兒,大西軍眾將還不把他放在眼裡,沒想他的兒子都這麼牛逼啦。這江湖,一代新人換舊人啊。

孫可望仔細詢問細節,狄三品跟他多年,是可以信任的。問的越多,他覺得狄三品的確是冤枉的,連楊畏知也是冤枉的。

喜歡永曆三年請大家收藏:()永曆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