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上的人這才看到戰船靠近,他們紛紛逃竄。已經爬上大船的人急忙跳江,來不及跳的被大船上的人斬殺殆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船隻是風帆點燃,好在搶救及時,船隻的主體沒有點燃。看見戰船救了自己,大船上齊聲的人喊話,戰船停船答話。

馬自得從戰船上放了一艘小艇下來,把對方的人拉過來。原來大船的人是唐王一行人,正要返回廣州呢,沒想到剛出廣西就被截殺,被馬自得好巧不巧救了。

唐王朱聿鍔,隆武帝和邵武帝的弟弟,他繼承了隆武帝的傲骨,卻沒有邵武帝的愚蠢。邵武和永曆爭權失敗後,他乖乖到肇慶覲見永曆帝,放棄唐王封號。永曆雖然沒擔待,但是對親族還是挺仁慈的,仍舊封他為唐王。

眼下皇室凋零,跟在皇帝身邊叫得響的只剩靖江王和唐王。靖江王被養在桂林,唐王一直跟著永曆東奔西跑。

杜永和在廣東稱王稱霸,脫離朝廷掌控,唐王主動替永曆皇帝分憂,想回到廣州牽制杜永和。馬自得也聽聞此事,不過沒摻和。

歷史上,唐王在文村戰鬥到最後一刻,沒有投降清軍。馬自得對他也很佩服,他吩咐張仲虎,跟他一起乘小艇去覲見唐王。

他們爬上大船一看,桅杆被燒得一片狼藉,甲板也亂七八糟的。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白麵短鬚,身著蟒袍,想來就是唐王。馬自得沒有失去禮數,下跪拜見唐王。

唐王親自扶起馬自得,微笑道:“多謝武昌伯及時救命啊!”說完,他回頭喊道:“王興!過來拜見救命恩人!”

一個敦實的漢子正在甲板上指揮扔屍體、救援傷員呢,他聽到招呼,跑過來對馬自得說道:“在下王興,多謝閣下救援!”

原來是王興,他也是一條硬漢。歷史上就是他一直陪著唐王,在文村彈丸之地死扛滿清兩大藩王的進攻,戰鬥到最後一刻。馬自得拱拱手:“在下馬自得,舉手之勞,不必多禮。”

王興和唐王在梧州深居簡出,對馬自得只是有所耳聞,不過鄂國公火併曹志建、砍死沈永忠這樣的大事還是知道的。三人看了看一片狼藉的甲板,連個乾淨的地方都找不到,一個宮裝婦人帶著兩個娃娃,驚恐的站在甲板上,不知所措。

看到這個樣子,馬自得邀請他們上自己的戰船,承諾派兵上來幫助他們打掃。唐王也不客氣,帶著王興和老婆孩子上了馬自得小艇。

馬自得在自己的戰船上給二人泡好茶,問他們怎麼回事。此事蹊蹺,他們快出廣西就被襲擊,看樣子襲擊者不像是軍隊,反而有點水匪的樣子。

王興狐疑的說道:“說來奇怪,咱們打起藩王的儀仗,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主動攻擊我們?”

馬自得心想,這年頭兒,藩王算個鳥,人家就是奔著藩王來的。他問了問唐王南下的意圖,這個唐王倒也不隱瞞,自己主動南下替永曆皇帝分憂的事兒,也不是什麼醜事。

馬自得聽完,心想你們倆節操是有,政治悟性太差,眼下廣州的事情是你一個藩王能摻和的嗎?朝中大員怕你回廣州重走昭武的老路,杜永和也怕你分權,兩邊都有乾死你的動機。

他的時間緊急,也顧不上交淺言深。他把自己的分析說出來,二人對視一眼默然不語。兩個人只想著替皇帝分憂,沒想那麼多,這麼一分析他們也明白前方是龍潭虎穴。

馬自得真誠些說道:“水匪眾多,我作為廣西水軍提督也有責任。我這就寫上請罪的摺子,請二位回梧州面呈皇帝。我這就派人通知水軍,派兵清除水匪,等水路安全,二位再南下如何?”

兩人聽出馬自得這是給他們臺階下呢,再不接招兒就是二桿子。

唐王感激的說道:“武昌伯高義,本王銘記於心。”說完,他喊過自己王妃和一雙兒女過來見馬自得。兩個娃娃,小的是五六歲的男孩子,大的是十歲樣子的女娃娃,兩個小孩子眼睛亮晶晶的,看得出家教很好,他們跟王妃一樣大方得體,馬自得對這一家子頗有好感。

唐王聽馬自得要南下廣州,派了一個隨從阿泰跟著他。這個阿泰是廣州地頭蛇,廣州地面的人事很熟悉,他與廣東水師提督林察是老鄉,到了廣州地頭上也好有個照應。

馬自得知道,林察是鄭成功的舊部,鄭成功是隆武帝的的鐵桿,也是唐王的支持者。這個人倒是可以搭上鄭成功的線,馬自得真心實意的跟唐王道謝。

天還沒黑,大船清理完畢,水手們從船艙裡搬出備用大帆裝好。為了安全起見,馬自得送了王興五十顆震天雷,雙方揮手告別。

唐王和妻兒、王興站在船舷目送馬自得離去,一點沒有藩王的架子。

喜歡永曆三年請大家收藏:()永曆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