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冬季前的安排(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宴過後,非王都的人,都陸陸續續離開了,他們必須趕在冬季,特別是下雪以前回到家,否則就必須被滯留在王都內,冬季是非常恐怖的,如果冬季之時,他們的縣鄉出了問題,而他們沒法處理好,那就算周寒不處置他們,他們也會愧疚於國君的期待而自責,甚至全家以死謝罪。
兩天後,王宮大殿,周寒再次召集一眾主要大臣開會。
眾大臣不知道在這臨近冬季之時,國君為何要召集他們,畢竟往年都沒有這個習慣的,不過他們都已經逐漸適應這位新國君了,所以都等待著國君說話。
“程公,歷年冬季,凍死的人多嗎?你看今年如何?”周寒首先詢問的是程道仲,畢竟他經歷的時間多。
面對周寒的詢問,程道仲回憶了一下,緩緩回答道:“稟王上,歷年因為災害的原因,許多平民和乞丐都會因收成不足,無法捱過冰冷的冬季,餓凍而死,託王上之福,今年連小災害都沒有,平安的收穫了,且許多平民都能在繳完賦稅後,餘留下足夠的食物,想來今年被餓凍而死的人會少很多。”他沒有說沒有人再餓凍而死,畢竟現在沒有棉花等能夠有效保暖的東西,保暖除了靠火堆外,還需要靠動物『毛』皮,而動物『毛』皮對於許多平民家庭來說,是非常昂貴的保暖之物,他們是絕對買不起的,而大部分家庭只能依靠火堆在冬季內取暖,但是火堆需要木材,木材是要花錢買的,一般家庭是沒有伐木所需的工具的,而小的木材又不夠捱過冬季,有許多平民就是因為在冬季裡出門撿拾木材,被冷凍摔倒,再也沒有起來,而且就算是用火堆取暖,每年都有人因二氧化碳中毒而亡。
周寒又問:“那公庫儲糧如何?”公庫,就是周國的國家糧庫,每年的賦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糧食,畢竟平民百姓不可能有那麼多錢財,因此都是以糧食來抵一部分賦稅,這一部分糧食就會放入公庫中,除了在出徵時使用外,就是用於在災年拿出來救濟,和分給因為災害沒有來年種糧的百姓們作為種糧。
程道仲立刻回到:“稟王上,公庫大多已填滿,儲備充足。”
“高司空,匠人們的工作現在做得怎樣了?”聽完程道仲的話,周寒沉默了一下,又問向高常庚。
高常庚立刻回答:“稟王上,大多工匠的程序都開始放緩了,一些工匠已經回家,為過冬做準備了。”工匠也是有家庭的,家裡也是要過冬的,更何況,還有些工匠是從縣鄉招來的,他們也需要趕在雪天來臨之前,趕回家中。
“那木匠呢。”這是周寒主要關心的。
高常庚不知道周寒的想法,只能老實的說道:“木匠全都停工了,部分木匠已經離開,尚有部分木匠仍停留在司空署內。”這些大多都是單人一人,沒有家庭的木匠,對於去哪裡都無所謂。
“苗司農,今年的賦稅的情況如何?”今年因為周寒不斷提出的計劃,支出了許多,他不知道賦稅能不能撐住,他已經做好從國庫裡額外支出的準備了。
苗有為回道:“稟王上,今年因為收穫正常,賦稅收入較往年稍高一些,且有著陶坊和成衣坊的買賣,目前尚有結餘三萬。”本來他以為國君如此多的命令,今年應該赤字才對,沒想到還能有結餘,當苗有為得到稅記的計算結果時,大吃了一驚,特別是陶坊的那些次品陶器的售賣情況,意外的好,創下了不小的利潤,這些利潤是純利潤,不屬於賦稅之中的,這也讓他對國君的想法,佩服不已。
賦稅的情況比周寒想象的要好許多,他原本也與苗有為一樣,以為會赤字,此刻的賦稅情況,讓他稍微鬆了口氣,雖然結餘不多,但在此時,能省下多少,都是很好的一件事。
國君詢問了一圈,眾人都有些明白,國君又有想法了,但是現在的他們不擔心國君的想法太天馬行空了,以往的例子表面,國君的想法看似很突兀,卻有著較好的結果。
看著大臣們,周寒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民眾是國家的基石,有民眾才有那些人才,才能有足夠支撐國家的賦稅,才會有保衛國家的軍隊,所以,民眾是重要的,寡人認為,這個冬季,我們要儘可能的減少民眾因餓凍而死的可能。”他沒有說出那句“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名句,畢竟現在還是君貴民輕的思想普遍存於所有人的思維裡,不是他能輕易改變的,他只是提出民眾的必要『性』,來讓眾大臣們能接受他接下來要說的話。
“王上仁慈。”大臣們異口同聲的說道。
周寒繼續說:“因此,寡人想將今年結餘的賦稅,用於在冬季內救助百姓們。”
他不等大臣們提出異議,直接下令:“烏司徒,你負責召集記錄那些身體健全的乞丐,讓他們挨家挨戶的詢問房子需要修護的人家,然後記錄下來,也可以派他們去城外撿拾木材,給他們一日兩餐作為報酬。”他相信,只要給飯吃飽,就能吸引許多人來幹活,就算是那些不缺糧食的百姓也是一樣,更別說乞丐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價值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烏行德站起領命。
“苗司農,你派人去幫那些還沒有收穫完的百姓那,去幫他們搶收,如果人手不足,也可以以一日兩餐的條件,僱傭人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