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成為了城中熱話。

楊立新還發現,在他們的後臺,竟然還有不少同行在關注著他們。

這一下,名氣就變大了。

更讓楊立新感到欣慰的,還是這文創大賽的報名,其實已經截止,投稿作品卻依然絡繹不絕,甚至有些國外的人也想參賽。

其實,他們這次的獎品,真的是再普通不過也就是那些餐廳的免費券和一些景點的打折券,酒店自助餐體驗等等。

但是,不妨礙這次的投稿數不斷重新整理。

楊立新當即將這事,截圖發博物館的溝通群裡,館長和聶主任當即給出了好評。

創意的意義就在於找到一個點,讓文化因子能與人們的生活產生共鳴。

無論是博物館裡的掛飾,還是一幅很平常的畫卷,亦或是桌子上那不起眼的工藝品擺設,當中都是人們賦予其文化內涵。

這些作品,真的發揮了智慧,將維州的地域文化特色與時尚創意相結合,產生的作品,自然會讓人眼前一亮,而現在博物館也變得有趣多了。

最終獲獎者評選出爐了,王敏姿確實如薛聚武所言,位列第二,究竟是誰那麼厲害呢?

原來,第一名竟然只是一位學生,而他們班剩餘的分別名列四、五、八、十。

當中那位老師發表感言:“我真的真的是剛收到訊息得知咱們班居然有五個獲獎名額,實在讓我太意外了,咱們這班的同學,平時上課也很調皮,可經過這次比賽之後他們表現得非常沉穩活像個小大人一般,”

館長十分激動,他對著話筒深情地說道:“能夠走進尋常百姓家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無疑是傳播文化、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使者。我將設立了展廳來專門展示這些c參賽作品,永久免費開放給市民。”

楊立新看著博物館這些珍貴的文物,彷彿凝固其中的歷史記憶。

如今走進博物館,站在展櫃前,似乎可以穿越時空,你不禁能看到、還能聽到文物在“述說”。

當遊客離開博物館時,一件好的文創產品還能幫助遊客留存記憶,把博物館的展覽、文物和其反映的社會思想帶回家。

事後,館長拉著楊立新的手,談了好久好久他喜極而泣,似乎那個曾經熱血的少年,又回來了。這都是他多年來的夢想,竟然在楊立新的幫助下實現了。

他還說道:“小楊啊,我認可你的能力,我認可你,我決定將你們團隊推薦給維真區,他們近期在籌備著鄉村振興的專案,你有沒興趣將這一構思帶到去鄉村裡頭?”

楊立新也被館長的情緒所感染,他連連說:“當然,我們的步伐才剛邁開,還要跨過山河大海!”

喜歡圓夢新媒體請大家收藏:()圓夢新媒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