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笨死了,比豬還笨!”

“看看找個物業,當保安算了,你又不會開車。”

“去做服務員也行啊,你之前不也做過嘛!”

“高不成低不就的,你永遠也就這樣了。”

......

失業足足半年了,像這種流言蜚語楊立新已經無數次聽見無數遍了。

想當初,他不顧任何阻撓,毅然登上了月臺,坐上了返鄉的綠皮火車。

儘管還是一路站足五百公里,火車還是人擠人,還是那股熟悉的難聞、令人呼吸都困難的氣味,但都無法阻擋他回去,因為他那時興奮啊!

一想到畢業就可以為自己家鄉維州做貢獻了,甭提有多麼激動了!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在維州工作十年,轉眼間,他也三十歲了。人說三十而立,他卻一事無成。

眼看同學們都一一學有所成,不是創業就是做公司高管,只有他,依然還在基層工作,雖然透過他的努力,在酒店裡混上個小主管,不過,靠出賣體力勞動的工作,付出大於收穫,終究不是他所追求的。

楊立新何嘗不想憑藉自己的能力,能夠存點積蓄,幫補一下家裡,甚至是以後成家立業。

其實,在有限的條件下,楊立新還是很努力地工作,只是收效甚微罷了。

於是,就在三十歲那年,他果斷職掉了工作了五年的工作,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待就是半年。這網上常說的“中年危機”,妥妥的撞上了。

在家蹲的半年時間,楊立新也深刻反思著,究竟自己讀旅遊,從事旅遊工作,這個想法對不對。

他還嘗試著讀了一些關於技術類的書,發現自己壓根就讀不進去,自己並不是學理科的,無從開起,看也看不懂。

網上投了n份簡歷了,可依然沒有回應,或者直接無情拒絕,別人顧慮也是有道理的,不是說能力不行,而是三十歲的年齡到了。

看著自己的母親日漸消瘦,頭髮也蒼白了許多,自己又沒有工作收入,這擔子一下壓下來,讓楊立新有些喘不過氣來。

這也是自己自找的,怨不了誰,可偏偏有些故作關心的親戚們的眼中,楊立新就像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一點也不能體會到家裡的苦。

楊立新何嘗不想,為家裡爭一口氣?

畢業十年了,年齡讓其已經不可能再去博京、深濱拼搏,留在本地,可這裡壓根就沒有他發揮的平臺!

晚飯時,母親無意間看見楊立新的衣服有個破洞,就對他建議:“你要不去買件衣服吧,看你都很多年沒添新衣服了。”

“媽,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們家的窘況?”

楊母頓了頓,咬了咬牙,嘴巴抿了抿說道:“這也要買啊,人要靠衣裝,佛靠金裝,你穿得體面,人家才願意跟你攀談呢!”

“可我真的沒錢了!”楊立新面露難色,摸了摸褲袋。

“媽給你。”

這一句話,在楊立新腦海迴盪,深深地敲打著楊立新的腦袋!

工作了十年,怎麼還好意思向家人要錢?這不明擺著啃老嗎?這楊立新做不到。

“明天再說吧。”楊立新沒了吃飯的心情,“我出去一下子。”說完,他放下了碗筷,披了一件外套就出門了。

老母親頓時鼻子一陣酸,他看著兒子的背影,三十歲沒買房沒結婚,如今工作也弄丟了,前途未卜。

楊立新的父親在他三十歲前一年就撒手人寰,讓楊家頓時失去了一個經濟支柱,如今,楊立新也失業在家,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這擔子對於兒子來說或許真的是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