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天,是人在一天之中最疲乏的時候,此時也是發動突襲最好的時機。p

白易夫所選的就是這個時間,實際上他早已經將兵馬準備好了,但是卻沒著急讓北越兵將進攻,而是讓他們輪番去休息,直等到四更天時,才下達了對天黎國大軍突襲的命令。p

衝在北越國大軍最前面的是一支只有五萬人的衝鋒軍,這些人身手矯健,沒有穿重甲,他們行進的速度很快,而且每個人都帶著短弩。p

短弩是一種威力不大,但運用起來非常靈活的弩箭,每隻短弩配三支弩箭,弩箭打完了,短弩就直接扔了。p

這種短弩在大軍交戰的時候,作用並不大,因為弩身比較小,所以射出去的弩箭破甲能力並不強。但是這種短弩卻是衝鋒刺殺非常好的工具,因為發射距離短,更容易瞄準。再者這種短弩就算是威力再差,也屬於遠端傷害武器,所以它的攻擊範圍比長槍還要長得多,衝鋒帶著這種短弩不僅不影響速度,而且還能增加殺傷力。p

天黎國的軍隊對北越國的攻擊早有防範,行軍打仗的,要知曉天時、地利、人和,自然也知道什麼時候是最容易遭受攻擊的,但是縱然雙方都知道,卻還是會選在在那個時機展開交鋒,有僥倖的成分,但更多的還是那個時間月黑風高,對行軍突擊是一種最好的掩飾。p

天黎國在前方築起了盾牆,他們不知道北越國會採取什麼樣的攻擊,但是他們卻知道,決不能讓他們輕易攻入自己的大軍中。p

天黎國的盾牆很結實,但是再結實的盾牆也不可能做到天衣無縫,另外在面對北越國的衝鋒時光靠盾牆是肯定不行的。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在盾牆的後面埋伏好長槍兵和弓弩兵。p

弓弩兵可以透過盾牆直接對沖鋒的北越國軍隊進行射殺,兒長槍兵則能在敵人衝到近前時進行反擊。p

天黎國的弓弩兵大部分是強弓硬弩,也有少部分短弓,防止敵人的大軍抵近攻擊。p

這樣的配備本沒什麼問題,任何一個人打防禦戰都會這樣配備。只不過這次天黎國遇到的北越兵將是被白易夫特殊訓練過的,這些人的身手都不弱,即便面對強弓硬弩的攻擊,也活下來不少。p

之後就是短弓和短弩的較量了,天黎國的短弓是依靠人的力量拉弓設出的,所以箭矢的射速本身就比短弩設出的箭矢要慢一些,所以這第二波交鋒,雙方互有損傷,作為進攻方的北越軍隊雖然傷亡更多一些,但是卻有更多的人成功衝到了盾牆前面。p

要破開盾牆,靠輕兵器是不行的,這時就看出屠夫對戰場的把控能力了。p

白易夫之前派出的衝鋒軍死傷不少,可他們卻成功完成了第一個任務,那就是將攜帶著重錘的兵將送到了天黎國軍隊所搭建的盾牆前方。p

這時,隱藏在盾牆後的長槍兵發現了接近盾牆的敵人,立刻示意盾牆放寬縫隙,他們的長槍此時從盾牆的縫隙中遞出,與盾牆組成了一個刺蝟陣。p

若是一般的戰鬥,此時雙方便是短兵相接了,就看是北越國的軍隊能否鑿開盾牆了。p

然而,這次卻不是一般的戰鬥,白易夫為此做了足夠的準備。那些衝上來的衝鋒軍此時又派上用場了,在盾牆出現縫隙的時候,他們的短弩已經做好準備了。p

這些短弩幾乎在同一時間對著盾牆的縫隙展開了攻擊,打得天黎國有些措手不及。p

不過,天黎國的軍隊也都是訓練有素的兵將,他們很快便發現了問題,盾牆立刻收縮,只留下很小的縫隙,這樣一來那些短弩想要瞄準可就不容易了。p

天黎國的反應不可謂不快,卻還是給北越國留下了機會。之前衝鋒軍的短弩攻擊,射死、射傷了不少天黎國兵將,盾牆的一些位置上,長槍兵沒有及時補上,便給了北越國拿著重錘的兵將一個機會。p

北越國這些衝鋒重錘都是特殊設計的,錘杆兒很長,好像是長槍,錘頭其實也不算太大,只有小西瓜大小,頂上還有個三稜的長尖子。p

那些拿著重錘的北越兵將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每個人都臂力驚人,那重錘掄圓了砸在盾牆之上,直接將盾砸出了一個大坑。p

盾都被砸出一個大坑了,盾後面的人自然也不好受了,很多都直接吐血昏迷了過去。p

好在祁德龍的佈陣都做了後手,先前撐著盾牆的人被擊昏了,馬上就有人頂上。可饒是如此,天黎國的盾牆防禦依舊出現了漏洞。p

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元帥祁德龍也有安排,在盾牆出現缺口之後,盾陣立刻收縮,將那缺口迅速填平。p

天明十分,大戰依舊在持續著,天黎國軍隊已經從原來的位置被迫後退了數里。p

不過,整體優勢卻在向天黎國這一方傾斜。p

衝鋒的軍隊講究的事一鼓作氣,如果這一口氣沒能將敵人衝散,之後就會變成再而衰,三而竭了。p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