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黎都的寒意已基本散盡,二月二是皇宮裡的大日子。皇帝陛下號稱真龍,皇子、公主們自然就是龍子、龍女。所以這龍抬頭,對皇帝陛下和皇子、公主們來,就象徵著真龍永續、江山不倒。

二月二這皇宮裡最熱鬧,黎都城最大的戲班輪番上陣。屆時皇帝陛下、皇后娘娘、太后、眾皇子、公主以及王侯子爵和朝中大員,都會點自己喜歡的戲,當然這也要看皇帝陛下的恩賜,皇帝陛下讓誰點戲,誰才能開口點自己喜歡的戲碼。

宮廷裡的盛宴,本來沒於躍什麼事,但鑑於於躍為黎國做的諸多貢獻,所以才被特許跟著太子來看看宮廷裡的熱鬧。

於躍其實並不喜歡熱鬧,但是卻不能不去,再者這段時間他也有些擔心公主魏荷兒,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和魏荷兒之間好像發生過什麼事情。

於躍到了太子府上,魏荷兒並不在,太子引著於躍從角門到了皇宮內院。

皇宮內院中有一處暢音閣,宏偉壯觀,裡面的空間很大,三層的樓閣能夠同時容納數百人看戲。

暢音閣平時也有戲碼,是宮中女眷聽曲兒、打發時間的地方。

皇宮這麼大,女眷又多,而皇帝陛下又朝事繁多,如果不給那些娘娘、貴人們找些尋樂子的地方,恐會生出事端,使皇家蒙羞。所以皇帝才想了蓋這麼一座暢音閣,請黎都城的戲班來這裡唱戲,那些閒悶的娘娘、貴人們就可以來這裡聽戲打發時間。

其實,來暢音閣最多的是當朝的太后,老人家都喜歡聽戲。皇帝的那些皇妃們為了討好太后,自然也就陪著來看戲。

二月二這,暢音閣裡的人就不僅是太后、皇后、皇妃、貴人這些女眷了,當朝的王侯子爵都會來,朝中的大員也都會到,所以這一的暢音閣是最熱鬧的。

暢音閣辰時中開戲了,皇帝和皇太后坐在一起,看起來是母慈子孝。

皇后娘娘母儀下,坐在皇帝的身邊,兩邊是皇妃、貴妃們。

再往下排,就是太子、皇子們,然後是王侯子爵們,隨後是朝廷的大員。

公主魏荷兒因為是皇帝陛下唯一的女兒,所以她的待遇比較特殊,就坐在皇太后的身邊,不時給皇太后揉揉腿,話兒。皇太后也是一臉受用,不時拉著魏荷兒的手,這那和顏悅色。

於躍非官非宦,一介草民而已,所以他坐的位置是那些王侯大臣家公子、世子們坐的地方。

於躍很會找地方,就在少元帥祁棟樑的邊上找了個空位坐下了。

祁棟樑知道於躍身份,自認欣然接受了。

暢音閣聽戲,雖然人很多,看起來很熱鬧,可實際上大家都非常拘謹,每個人話都非常心。那些王侯子爵一上來便都帶著自己家的孩子給皇太后請安,是請安,實際上就是混個熟臉,更多的是想讓皇帝陛下看看自己家的孩子,若是皇帝一時高興看上了,不定會將公主指了婚,那他家可就無憂了。

皇帝陛下自然也知道這些人的心思,但是他卻沒有開口,這寶貝女兒,他可不會輕易撒手的。

眾人都請安已畢,皇太后點了第一齣戲“龍鳳呈祥”。

戲班子的角兒扮相很不錯,唱得也很好,自然贏得了一片掌聲。

皇后娘娘和眾皇妃都太后會點戲,如此種種,逗得太后喜笑顏開合不攏嘴。

太后點完戲了,自然是皇帝點。皇帝點的是“借南風”,文武雙全的大戲。自然又贏得了一陣喝彩之聲。

隨後是皇后娘年,她點的是“龍門女將”,也同樣是大戲碼。

就這樣,眾皇妃們也開始點自己喜歡的戲,有的點“鳳求凰”有的點“仙配”,總之戲碼不同,南北各異,於躍聽起來倒也是新鮮。

皇帝皇妃都點完戲碼了,皇太后特許身邊的孫女魏荷兒點戲。

魏荷兒的目光四下看了看,在於躍身上稍停了片刻,隨即移開,最後才開口道:“皇祖母,我就點一出‘鍘美案’。”

太后自然沒意見,於是大戲開眼,講的是一個書生中了狀元,然後拋棄妻子與公主成婚,最後被一位黑臉判官用鍘刀鍘掉腦袋的故事。

於躍看這戲,越看越覺得不是滋味,尤其是那公主魏荷兒,在點戲之前為何要看他一眼,難道將他當成了那個被鍘的書生不成?

於躍的心有些亂,只得暫時拋開那些紛亂的想法,專心聽下面的戲碼。

接下來更熱鬧了,各路王爺、世襲侯爵朝廷重臣,都紛紛開始點戲,戲曲也很多樣,但內容卻差不多,多為歌頌皇帝賢明,功殷後世的那種。

暢音閣裡有頭有臉的人都點了一齣戲後,日已西墜。不過這暢音閣中的戲卻還沒有結束,依著慣例,今的戲會唱到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