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季從義渠部落回到平陽申候府玄宗閣。

半個月後,一位犬戎巫醫把戮仙蛛的解藥送達白戎部落。隨後幾個月裡,白戎部落、犬戎部落、鬼戎部落、義渠戎部落,陸陸續續派遣使者趕赴申候府,正式達成聯合伐周的盟約。

數百年來,西戎五部族終於再度聯合,同仇敵愾。

然而,蘇季認為伐周時期尚未成熟,畢竟數年來五大戎族之間明爭暗鬥,大損元氣,至少需要養兵蓄銳三年,才能一鼓作氣。

玄宗在民間活動的幾年裡,將近十萬人加入伐周的義軍行列,其中不乏棄暗投明的地方官員。

蘇季見玄宗大小勢力遍佈全國,便在各地暗中設立“旗使”管理門人和義軍。

姜淩代父親申候擔任伐周盟主一職,率領西戎各部族暗中打點南下,養精蓄銳,直待兵強馬壯,錢糧一應備齊,只等蘇季上出師表。

正逢初冬,申候府總管白袍面帶喜色,快步走向行宮,入內廷見姜淩,奏道:“啟稟盟主,臣奉命揀選木植磚石之物,已經築好金臺,只等盟主擇良辰吉日,親拜狐夫子為將,使其總攬大權,方可便宜行事。”

姜淩沉吟片刻,問道:“白總管,拜將之道,如何行禮?”

白袍答道:“盟主拜風黃帝後,再拜告皇天後土、山川河瀆之神,方成拜將之禮。”

姜淩點了點頭,次日召集西戎各部,玄宗門人,以及各國諸侯齊聚拜將金臺。

適逢,姬宮湦繼位第十一年。

平陽城外,大雪紛飛。

姜淩帶領申國文武出宮,只聽樂聲響過三番,軍政司命門官放炮開門。三聲炮響過後,城門大門。姜淩引各國使者出城來到一輛裝飾氣派的輦車前。

軍政司高聲道:“請盟主親拜請大將軍登輦。”

姜淩緩緩走到蘇季面前,欠身道:“請將軍登輦。”

蘇季點頭致意,同姜淩分列左右,並行至城門外;姜淩欠身打一躬,兩邊扶蘇季上輦。白袍請姜淩連推三步。蘇季乘輦出城,只見面前七十裡外火紅一片,從平陽城內一直擺到金臺。百姓們扶老攜幼,俱來觀看。

老百姓們熱烈的目光中,姜淩乘鑾輿至金臺下,只見白袍至鑾輿前,請她出輿,說道:“盟主可至元帥前,請大將軍下輦。”

姜淩行至輦前欠身道:“請將軍下輦。”

蘇季下輦前往拜將金臺,只見金臺高三丈,象按三才,闊二十四丈,按二十四氣排列。東南西北各立二十五人,各穿青、黃、白、皂衣,手中各執大紅旗,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周圍立七十二員牙將,各執劍戟瓜錘,按七十二候。兩邊儀仗雁翅排列,衣冠整肅,劍戟森嚴。

金臺下面,大弟子花如狼帶領袁生、楊逆、萬聖公主、宜臼,幾位弟子披甲掛飾,興高采烈地迎接師父,還有昔日闡教十二靈臺首座、昆侖山大小洞天的洞主,以及各路慕名而來的修士。

蘇季見眼前這麼多人捧場,便客氣地欠身打躬,謙虛道:“多蒙列位抬舉,今日得握兵權,仰仗諸位錯愛。季,何德何能?”

太陰笑道:“季師侄,你今日拜將,乃眾望所歸,不必推辭了。”

眾人紛紛點頭贊同,目送蘇季一步步走上金臺。

軍政司將紫金盔捧與蘇季戴上,又雙手獻上將軍袍甲,赫然一件金織大紅袍,紅似火,赤似煙,繡有千朵五彩裝花,配飾有羊脂玉、瑪瑙,還有一條紫金雀舌八寶白玉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