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離宮,姬宮眉頭緊鎖,正為戎族犯境的事情發愁,忽然宮外一騎兵快馬趕到宮門口,下馬跪在門外大喊:

“撤兵了!戎狄撤兵了!”

姬宮心頭大喜,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虢石父呆立在一旁,臉色陡然沉了下來,納悶明明和約好的事情,戎狄為何要中途變卦?

姬宮喜上眉梢,問那報信的騎兵:“敵軍為何撤退?”

報信騎兵連連搖頭,一問三不知。

姬宮只得問身邊的臣子:“你們怎麼看?”

兮伯吉甫上前一步,答道:“戎狄在八百裡外集結大軍,無疑是想圖謀不軌。至於為何中途撤回,可能是因為烽火及時點燃,敵軍不知虛實,不敢冒然進攻。戎兵雖然驍勇善戰,但兵力數量,並不佔優勢。如果諸各路侯援兵一到,他們難以全身而退。他們之所以敢來進犯,很可能是因為請來了某位高人相助。由此推測,他們可能在八百裡外等待時機,或等待某位高人,撤退則可能因為他們等待的高人,未能如約而至。”

姬宮轉向虢石父,問了相同的問題:“虢上卿,你覺得戎族為何撤兵?”

虢石父回過神來,露出一副笑臉道:“戎狄膽小如鼠,見我大軍強馬壯,必然知難而退。”

報信騎兵道:“李將軍趕到八百裡外的時候,並未見到一兵一卒,只見地面的積雪上有馬踏過的痕跡,退得十分匆忙。”

“這件事總算告一段落。”姬宮總算鬆了一口氣,坐回龍椅上,詢問左右:“陸壓道人那邊怎麼樣了?”

虢翰的貼身隨從答道:“虢大人獨自一人前去探查,遲遲未回。”

虢石父責備道:“混賬!你怎麼能讓他一個人去?”

隨從喏喏道:“虢大人特意吩咐要自己一個人,不許小的跟著,不許任何人跟著。”

虢石父眼波流動,

“罷了。”姬宮伸了個懶腰,百無聊賴道:“反正寡人閑來無事,不如親自去看看。”

虢石父微微一怔,剛想開口勸阻,兮伯吉甫搶著說道:“君上,虢翰遲遲未歸,想必途中生變,天子不可以身犯險。”

姬宮充耳不聞,長袖一揮,吐出兩個字:“備馬!”

虢石父最清楚天子任性的脾氣,知道他心意已決,便不再自討沒趣。

次日天明,周室大軍從驪山離宮出發,直奔十方陣的方向進發。

楊逆率領先鋒軍在前方開路,中間六匹駿馬拉著一座龍輦,姬宮和褒姒坐在裡面,前後都有眾多精銳甲士護駕;兮伯吉甫和虢石父等臣子各自騎馬跟隨在後面。

浩浩蕩蕩行出百裡,大軍途徑一座望塔,附近可見一片廢墟,正是之前坍塌的烽火臺。

楊逆突然勒馬,只見地上有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洞,赫然是青鱗巨蟒所留下。透過額頭第三隻天眼,楊逆放眼望去,只見前方雪地上橫著兩具屍體,分別是摩訶和須菩樓。阿舍利弗失蹤,葉陀尼和持律癱倒在地、生死未蔔;阿依納戈和羅身負重傷,無法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