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的樵夫?

蘇季驀然想起兒時聽說書人講,當年渭水河畔的樵夫,後來成了姜太公的徒弟,周朝立國後被封為武德大將軍,只是不確定這位白發樵夫,究竟姓甚名誰?

牛竹湊上前去,問道:“老爺爺,您怎麼稱唿?”

白發樵一邊活動的腰肢,一邊說道:“我姓武,你們叫我老武就行了。”

“姓武!”蘇季的唿吸變得急促,果然沒錯,除了龍須虎那個怪物以外,姜太公共有三位弟子,三弟子太甲、二弟子姜玄、大弟子正是武吉!如今姜玄和太甲都已經先後過世,唯獨大弟子武吉尚在人間。

相傳封神之後,闡教各路神仙,或各司天職,或雲遊四海。時隔二百五十年後的闡教,成為修士們的聚集之地,早已不複昔日眾仙雲集的光景,而闡教之主自然由修士中輩分最高,修為最深的武吉來繼承。

蘇季心中暗喜,連忙附身揖道:“晚輩白丹心,參見武前輩!”

“白擔心?”武吉停止扭腰的動作,問道:“你說我腰疼,害你白擔心一場?”

牛竹搶著說道:“武爺爺誤會了,他姓白,名叫丹心!”

“……白……丹……心?”武吉抬眉打量著蘇季,眼中掠過一抹懷疑的神情。

牛竹好奇地問:“武爺爺,你剛才說見過姜太公,能不能給我們講講?”

武吉望著遠方,緩緩說道:“我第一次遇到姜太公是在一個春天,那時我砍完柴路過渭水河邊,看到姜太公釣魚的方法很可笑:魚竿短,魚線長,直鈎無餌,懸於水面三尺高……”

牛竹撓撓頭,不解地問:“用不掛魚餌的直鈎懸在水面上釣魚?這恐怕釣一萬年也釣不到一條啊!”

“你說的這句話,和我當年和太公說的一模一樣……”武吉捋著雪白的胡須,不禁陷入往昔的回憶之中。

牛竹仍是一頭霧水,又問:“那姜太公最後到底釣到魚沒有?”

蘇季回應道:“姜太公釣的不是魚,而是在釣一位王侯。”

武吉道點了點頭:“沒錯。姜太公釣的是後來的周文王。這一手直鈎王侯的本事,可謂是垂釣的最高境界。”

蘇季搖了搖頭,不以為然地說:“姜太公垂釣的功夫雖然厲害,但依我看來,並不是天下第一。”

武吉臉色一變,沉聲問道:“那你覺得垂釣的天下第一人是誰呢?”

“……是周文王!”蘇季朗聲答道:“喜歡釣魚的人都知道,釣魚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叫‘找底’,先要知道深淺,懂得什麼地方有什麼魚。周文王正是深諳此道,所以才能慧眼識人,認定姜太公是王佐之才,繼而沐浴齋戒,親自攜厚禮請太公出山。釣魚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是‘魚餌’,周文王以姜太公這個闡教弟子為魚餌,引來闡教諸仙這些大魚。周文王釣來闡教諸仙幫自己伐紂滅商,又釣來群賢輔佐兒子周武王立國興邦。由此可見,姜太公釣的是王侯,周文王釣的是天下。哪個更勝一籌呢?”

武吉茅塞頓開,不禁連連點頭:“我活了這把年紀,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把姜太公比作魚餌,把各路神仙比作大魚,有意思,你這小娃兒有點意思……”

蘇季繼續說道:“如今闡教主的兩位弟子先後離世,正是教中用人之際。想必現在的闡教主,也和當年的周文王一樣求賢若渴,迫切需要招攬有潛力的弟子。敢問武前輩,您今天出現在這裡,可否也是在等願者上鈎呢?”

武吉流露出一絲贊許的神情,道:“不錯,我的確是在釣一個人。”

“釣人!”牛竹一臉茫然地問:“……釣誰?”

“釣我的好徒兒。”武吉笑道。

蘇季急問:“敢問前輩的那位好徒兒,現在是否已經釣到?”

武吉直視蘇季的眼睛,微微一笑:“不僅釣到,而且近在眼前。”

牛竹在一旁聽得煳裡煳塗,完全不懂這兩個人到底在說些什麼。

蘇季心中暗喜,看來拜武吉為師的事情,已經十拿九穩了。

然而接下來,發生了出乎他預料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