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寧馨拿著證明找了過來,還有姥爺寫給二舅的信, 她當面交給二舅。
二舅看完信, 抬頭笑著跟寧馨說:“既然馨馨願意讓我去那邊,我就跟你過去。反正你姥姥姥爺都走了, 我在這裡帶著沒意思。”
跟在農場幹活相比, 舒懷瑜當然更願意行醫。父親的意思寫得很明白,想讓他去農村歷練一番,多見識各種病症,依據所學繼續鑽研醫術,不要放下所學的醫術。等待時局變得明朗,也許能有機會回城。
“那我幫舅舅收拾好東西, 再去找劉場長辦手續。”寧馨自小在姥姥家呆的時間長,跟兩個舅舅感情好, 所以才幫舅舅做出決定。這樣既能讓舅舅繼續給人看病,她也能抽出身來去見丈夫。
舒懷瑜的東西不多, 很快就能收拾好。二人忙完後,又拿著介紹信找劉場長辦好手續,他們再回來拿上行李,跟劉場長告別後, 返回了三裡堡。
寧馨問:“二舅,你是想住在衛生室, 還是住在知青所?”
“我看我還是住在衛生室,就不跟小年輕摻和了。吃飯問題怎麼解決?”
“二舅,你是想在知青點跟那些人搭夥一起吃, 還是在卓家吃?”
“我在卓家吃飯不大合適吧,要不我就在知青點跟人搭夥。”舒懷瑜怕跟卓家接觸過多給外甥女添麻煩。
可是楊秋菊得知寧馨二舅過來後,立馬讓寧馨把二舅叫家裡吃飯。而且楊秋菊得知寧馨讓二舅過來頂替她工作,她要去部隊跟兒子結婚後,楊秋菊肯定大力支援。
這不,楊秋菊款待過寧馨二舅之後,非得以後讓寧馨二舅在卓家吃飯。她認為寧馨舅舅家都是有本事的人,當然想和他們家處好關系,所以不嫌寧馨的親戚麻煩,反而想讓人麻煩她。現在她把人情留下,以後自家有事也有臉求上門。
不過,因為怕寧馨二舅在家吃得不自在,楊秋菊說可以給寧馨二舅送飯過去。
舒懷瑜盛情難卻,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外甥女未來的婆婆,他真不想麻煩寧馨婆家。
之後,還是寧馨幫二舅拒絕了婆婆。
村民對寧馨舅舅的到來很是歡迎,畢竟寧馨年輕,醫術已經很不錯;作為寧馨的舅舅,從年齡上來說,應該比寧馨更厲害才對。而且村民已經知道寧馨辭去衛生室的職位,是為了去部隊跟卓玉航結婚過日子,大家對此抱有善意的想法,沒有對她走抱有怨言,畢竟寧馨已經找了二舅接替她。
不過,寧馨打算等小姑子結完婚再走。畢竟去部隊路途較遠,來回一趟不容易,她去部隊後可能要呆一段時間再回來。而小姑子快要結婚了,她不可能現在走了到時候再返回來,還是等小姑子結完婚再走。
不過,還沒等寧馨走,鄭東林已經拿到煙廠接收他的證明信,準備返回市裡。
當初鄭東林一心想下鄉,主要非常喜歡寧馨,想跟她在一個地方待著。年輕人總是沖動的,尤其是為了感情,能不顧一切。那時他沒有經過父母同意就偷偷報名下了鄉。
可是鄭東林的父母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兒子在鄉下受苦,這不一接到兒子要求回城的信件,他們立馬找關系給兒子安排職位。
只要城裡有單位接收知青,這邊知青辦不會不放人的。
鄭東林能返城一事鼓動其他知青思緒波瀾。知青們下鄉這麼久,已經完全瞭解鄉下生活。雖然當初有部分人是抱著理想來到農村的,但是他們可不想在農村紮根一輩子。
這不他們一聽說鄭東林能回去,紛紛起了心思,想想自己家裡有沒有可利用的關系,把他們調回去。可惜,大多數知青都出生於普通家庭,家裡兄弟姐妹多,實在是沒有那麼多職位給他們留著。
鄭東林要走了,按說大家應該要送送他。只是知青們心情不好,心緒不高,沒心思給他辦送行宴。倒是鄭東林本人因為能回城非常高興,他買了肉回去,給大家加菜。
寧馨也聽說鄭東林要走的訊息,她一點都不覺得稀奇,因為上輩子也是如此。鄭東林沒有追上她,很快就返城了。
等鄭東林走這天,大家一起去送他,寧馨作為下鄉知青中的一員,也去給他送行。
鄭東林揹著打包好的行李,跟大家告別。
“我要走了,祝你們好運。”
“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