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澤端和江編輯。

“‘重卡闖關’的新聞,是我領的線索,我從頭跟到尾,為什麼見報的時候,我署名反而在最後,還不如半路出家的閆傑了?”門內傳來王澤端的質疑聲。

“第一篇報道是你和卓峰一起做的,但是第二篇‘大整交’開始,就是張娜主導的了,雖然出了一些意外,但是還是以稿件的質量決定的署名先後。”江編輯不緊不慢地回覆說,“你看,你當晚交稿是500多字,而閆傑則交了800多字,而且他還統計了每個時段分別查獲了多少車輛,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比你的好一些。”

“他這也是自己寫的?說不準就是從都市報拿的,他們一起去的。”王澤端猶自不服氣。

“能這麼說麼?多就是多,好就是好?少誹謗同事,多學習怎麼採訪……”江編輯語氣有些不善起來。

卓峰站在門外,遲疑了片刻,還是返回了二樓,這種稿件署名的問題,顯然不是自己能攙和的,況且自己還是當事人之一。

一般來說,稿件署名先後順序,一般都是按照對稿件的貢獻大小來分,靠前的貢獻大,靠後的貢獻小,但是計算任務量的時候,則是吃“大鍋飯”,大家一起平分該篇稿件的任務量。

“重卡闖關”這篇報道,一開始編輯策劃的就是以“大整交”為主,只不過後來出了意外,才著重報道本報記者攔截重卡的新聞,嚴格來說,的確是應以張娜為首,其餘人配合的姿態來署名,但是王澤端署名到了最後,也是令卓峰以及王澤端意想不到的。

事不關己,先高高掛起,等王澤端下來了,再好好開導開導。

卓峰這人有點佛系的想著,順手開啟電腦,開始構思今天的稿件,嗯,今天時間挺早的,事兒也不是特別大,嘗試著用倒金字塔的方法寫一寫,突出一下現場的救援,收尾的時候,再埋好伏筆,明天繼續追蹤報道。

一寫起來,卓峰就有點剎不住車,半小時轉瞬即過,稿件也完成了大半,就差修改潤色了,可王澤端一直沒從三樓下來,“就是再吵架,也該下來了了啊?”

卓峰心中疑惑,想到自己的稿件也需要彙報,就徑直走上了三樓,敲開了江編輯辦公室的門。

辦公室裡只有江編輯一人,王澤端已經不知去向,看到卓峰拿著採訪本進來,江編輯眼中露出稍顯驚訝的目光,“有什麼事兒麼?”

“噢,江編輯,我今天接了個跳樓的線索,是一位農民工跳樓討薪,結果……”卓峰簡單扼要地把剛剛採訪到的新聞說了一下。

江編輯扶了扶眼鏡,靜靜地等卓峰說完,稍一思索,問道:“明天有追蹤?確定能發錢麼?可別今天咱們報道了,到了明天卻拿不出錢來,就麻煩了。”

卓峰一聽,心中就是一緊,暗道還真沒想到這個變動,有些遲疑道:“好幾家媒體,還有公安、消防都盯著呢,那個冷山集團的陳總也答應了,總不能反悔吧?”

“怕的就是他反悔。這樣吧,你等下給勞動稽查大隊趙隊長打個電話,他們專門管這種事兒,喏,這是他的名片,明天一起去,爭取把欠薪發了,把問題解決了。”江編輯從桌前的名片夾裡,翻出了一張名片,遞給了卓峰。

卓峰拿了名片,心裡喜滋滋,有編輯指導就是好,路子多又廣,如果加上勞動稽查大隊這個專管部門,不信他冷山集團不發錢,明天的報道又多了一層保障。

“好,我馬上就打過去,稿件也馬上交,圖片楊發通應該放內網了,挺好的,江編輯你選選。”卓峰提醒道。

“嗯,我看了,拍的不錯,你先去寫稿吧,勞動稽查大隊的事兒,今天先不寫,明天再寫,今天突出現場情況,重點寫救援過程。”江編輯說完,擺擺手,讓卓峰退下寫稿去,自己則繼續看稿子去了,每天數個版面等著他編呢,才沒多餘的時間來嘮嗑。

返回二樓,熟悉的座位上依然不見王澤端的身影,卓峰估摸著他估計是下樓吃飯去了,沒去理會,按照江編輯的要求,繼續修改稿件,還沒敲幾個字,就見一個窈窕的身影走進了屋裡。

“卓峰在麼?”那窈窕女子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