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章 天地之玄法(第2/3頁)
章節報錯
隨著黑夜的來臨,當月上中天就是陰氣最盛的時候,水炎睜開雙眼,看著食人魔神山的方向。
以望氣之術觀察神山,此時的神山上星光不顯,雲霧散去,碧綠陰磷之火閃耀,使得整座山峰如同安置無數的冷光燈,魔幻而陰冷。
神山表層,如同盤山公路一般一圈一圈的青藍色光暈綻放,那是一隊隊陰靈從各自的沉眠洞穴中甦醒過來,進行例行的巡山任務。
水炎一面觀察神山的動靜,一面手印發出,引出四周水汽,落到地面之上,混合土地,枯木,樹葉,成為一灘爛泥塘。
水炎就這樣跳入到泥塘之內,雙手舞動,壘砌一團團的泥土,不大一會就堆砌成十二座神像,頭戴七星冠,身披紫霞衣,手持利劍,拂塵,鈴鐺,木牌,玉如意,圓盾,九環刀,長槍,木棍,黑輪,玉尺,竹篾等十二件。
隨後水炎以凝形之法,使得這些泥胎塑造的雕像,化作真人一般的摸樣,一縷縷陰氣密佈全身,所有陰氣最為濃郁之地,眉心一點陽氣不斷旋轉,吸收四周陰氣,不斷壯大眉心力量。
這些十二座泥胎,則被水炎耗費大部分的力量,將其按照三個一組分別放在以神山為中心的其他四座巨大山峰中。
一組三個泥胎,在山峰的位置分別是,頂峰融合到迎面巨石之內。山腰之地則安置與不見陽光之地,山底則是將泥胎打入地底,隨後進入到山峰的最低最中央的地方。
此法乃是天地人三法合一而成三才聚魂陣,專門凝練,吸收碎裂之靈和聚攏陰氣。
四座山峰,分別放置了十二座泥胎。
安置好之後,水炎身後一對鯤鵬翅巨大,涵蓋數百米,向著神山撲殺了過去,手中陰氣鎖鏈,揮動,上百米的陰氣鎖鏈不斷捆縛神山上的陰靈,將其攪成粉碎,一點點陰氣靈光四散,隨後飄蕩無形,卻是被隱藏在四周四座山峰之內的十二泥胎所化的雕像吸收到身體之內,不斷點燃眉心那一點純粹的陽氣。
水炎身後巨大鯤鵬翅呼嘯,環繞著神山飛掠,手中陰氣鎖鏈更粗,不斷絞殺了陰魂,
神山內湧出更多的陰魂,這些陰魂樣貌好似一團勉強稱之為人形的光影,細看之下,一團團扭曲的陰氣光團組成了他們的身體,他們沒有靈智,只有本能,但是他們的身體表面,因為陰氣的環繞,陰魂成長出來如同珊瑚一般的枝杈,在高速的穿梭之下,透過凡物的生命之時,不但能夠吞噬凡物的生氣以轉化成陰氣,更能夠透過這些人形陰魂表面的枝杈,造成物理性的傷害。
即使如此,他們面對的水炎,依然保持著一面倒的屠殺,巨量的陰魂衝出,被陰氣鎖鏈攪成粉碎,散落到天地之間。
水炎屠殺陰魂的時候,而神山的下方,鐵柱食人魔部落中的戰爭之王,戰爭大祭司以及大批的雙頭食人魔長老,他們雙眼發出幽幽光華,那是戰爭祭祀施加的秘法,類同於修道者的陰氣之眼,可以清楚的看到神山上的大戰。
而在食人魔戰爭祭祀的雙手之上,一團血紅色光芒籠罩,只有足球大小,光芒中一柄食人魔使用的重型武器,狼牙棒在其中載波載浮,
狼牙棒本身呈現出一道明黃色的光澤,散發光芒,被外在的一圈血紅色光罩所抵擋,這一柄狼牙棒只有羅倫手掌大小,顯得十分小巧。
而戰爭祭祀面色帶著不屑的笑容,看著在神山上大殺四方的水炎,低聲的說道:“每一次的祭祀,都會吸引這些野靈前來搶奪,殊不知我們來到我們這裡,就是為了燃燒神山而作為木材,只有徹底燃燒自己的靈魂,才能重新歸於天地之間,殺吧,殺的越多,你的羈絆才會越多,永遠都不會離開神山,必定作為我們神山的守護靈。”
戰爭祭祀輕聲的說道,四周的雙頭食人魔發聲大笑,他們的這種策略已經實行了上千年,神山之所以如此的強大,就是因為總有不自量力的野靈前來添柴加火。
食人魔笑著,神山上再度衝出更多的陰魂,這一次的陰魂有了標準的人形,並且陰魂身軀凝實,雙手或者雙腳已經凝聚成刀劍的武器摸樣。
水炎身後的鯤鵬翅忽然爆裂成烈焰之翼,強大的陰氣烈焰呼嘯而出,從深山的頂峰,直射而下,環繞著深山,將出現在神山之外的所有陰魂徹底燒成了碎片,大片大片的陰魂光點碎片,如同地球上夜空的繁星,密密麻麻,數量繁多,散落在天地之間,被四座山峰中隱藏的十二泥胎所吸收。
此時的十二泥胎已經成為金質的面板,雙眼中有著一絲絲的靈光,眉心一點陽氣化作巨大漩渦籠罩整個頭顱。
水炎正自以秘法檢視十二泥胎的變化,身在虛空中的左側,忽然爆發出一條巨大光鞭,這一條光鞭同樣光芒萬丈,真正是陽光的力量凝聚而成,呼嘯一聲,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向著水炎抽甩了過來,強大的力量就連空氣都被燃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真是多管閒事的人族生物,去死!”本來還要繼續觀察的戰爭祭祀怒吼一聲,雙手上的小巧狼牙棒隨著一聲怒喝,飛射而出,直擊半空中的水炎。
兩種力量完全以擊殺水炎為第一目標。
戰爭祭祀要將水炎祭殺,則手中那一柄半神器就會將水炎的靈魂徹底禁錮,使其成為神山的守護靈。
而遠處由陽光為主要元素凝聚而成的火焰長鞭擊殺水炎,則水炎就會變成這條長鞭的器魂,但是他們的前提都是,水炎就是他們認為的野靈,不屬於任何組織和神靈的強大靈魂生物。
但是水炎不是,他不是無知無識的野靈,也不是遊蕩在天地之間,由精純天地之力和規則構築的靈魂,他是一個有著戰爭,拼鬥經驗的修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