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和李教授從來不是會輕易放棄的人,這個個性在面對利益時表現得淋漓盡致。

“老王啊,聽說你有一個好舅舅。”

兩人從圖書館裡狼狽地出來後,心裡堵了一大口氣,像是熊熊的火焰在燃燒,燒得理智都快沒了。

他們何曾這麼狼狽過?

即使是那十年,憑藉在同行中算得上是顛倒黑白的口才都混得平平安安,今天居然被一個小姑娘嚇到了!

李教授現在決定不只是要那些書了,整個圖書館他都想要!

這,就得靠王教授了。

智商就沒線上過的王教授也想起了自己的舅舅。要不是舅舅,他怎麼會有現在的地位?

“是啊,舅舅一直待我極好。我再去找他幫幫忙,一定想辦法找回場子!可是這裡我舅舅能幫上忙嗎?”王教授有些猶豫,他舅舅在文化局做事,現在也到了要退休的年紀了,不知道管不管得了。

“這圖書館不就是歸你舅舅那邊管理嗎?它一個私人圖書館,不知道有沒有合格的證件,說不定都過期了呢!”李教授繼續引誘著王教授,讓他去找他舅舅幫忙。至於檔案到底過沒過期……還不是憑他一張嘴嗎?

“會不會給他惹麻煩……”王教授自知舅舅已經為他做過不少事了,現在這種關鍵時刻,要是給舅舅惹了麻煩……

“咱們又不是給你舅舅找事!你舅舅不是喜歡古籍嗎?那個圖書館我剛剛看到有一些。要是你舅舅幫我們拿了下來,我們肯定把這些古籍送給你舅舅啊!”

聽到這裡,王教授也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這是幫舅舅找書啊!沒什麼不好說的!

“你說的對。我回去了就找他。”王教授掉入陷阱還不自知,自以為是大功一件,整個人喜滋滋的。

李教授看著他那傻樣直在心裡暗笑。要不是你有個好舅舅,你以為自己能和我稱兄道弟?

青苗跟登記在冊的老讀者一一說明了情況,得到了他們的諒解。轉身,她就把門口的那塊牌子撤了下來,換成了免費閱讀四個字。

八十年代的人是渴望讀書的。

之前有說過,這時候最暢銷的書的龐中華硬筆字帖,全年銷量上百萬,但是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

令人驚奇的是,嚴肅文學的銷量也奇高無比。

這在現在看來十分不可思議。現代的暢銷書籍許多都是諸如成功學、心靈雞湯、小說一類。即使是學校圖書館的借閱書籍,青苗記得看到統計中排名最高的也是《明朝那些事兒》。這些書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遠遠算不上是嚴肅文學。

而八十年代,先是詩歌的走紅,在一段時間的迴光返照之後又是傷痕文學,後來又是尋根文學和現代派的書籍。

古典文學和現代經典文學也持久不衰。比如《紅樓夢》,僅僅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在這十年間就印了443萬冊。現代經典文學是諸如巴金、張愛玲、錢鍾書等人的書籍。其中巴金的《家》可能是八十年代印量最大的書,兩個出版社的兩個版本合計就達到了457萬冊。

當然,人民最喜聞樂見的還是港臺通俗小說。金庸、古龍、瓊瑤、溫瑞安等等一批作家的書真實發行量應該算得上是天文數字,不過很難統計,因為盜印的太多。

像是翻譯文學從前一年開始陸陸續續的也出現在了市場上,不過還比較少。

其他的人文社科類還有走向未來叢書和中華上下五千年等等,飽受各個年齡段民眾的喜愛。

而擁有這些書,甚至更多書籍的圖書館,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了。

用不了幾天,圖書館的桌椅已經被陸陸續續地填滿。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都進來瞧一瞧。

一些後來再版的經典圖書儘管內容和八十年代相差不遠,可是裝幀、紙張等等差的可就多了。

青苗乾脆給他們統一換成了未來出版社,出版日期換成了八零年。

時不時就有人跑過來問,“同志,《圍城》還有嗎?”

“不好意思,只有五本,可能已經有人先拿去看了。”

“同志,《紅與黑》還有嗎?”

青苗查詢一下後告訴他,“中文版的已經沒有了,不過樓上還有英文版。”

“英文版!謝謝同志!”那人匆匆跑上樓,生怕慢了一步又被人借走了。

書庫旁邊的桌椅黑壓壓的一片,都是人頭。書櫃間人人摩肩接踵,卻都儘量保持著較小的音量,不去打擾到別人。

青苗這回,也算是把未來圖書館給打出個名頭了。

她曾擔心的像是宋明河那樣質問是假書的情況也幾乎沒有出現。大概是人們這會兒還沒有假貨的概念,她又已經換了一個出版社,人們只以為是新出版的書籍。同時,這些也不像教科書那樣具有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