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靈韻做這套測試方法很簡單,首先她是可以控制地球上的實驗室的,這樣就能夠做出同樣的一臺機構,從而可以呈現點對點的通訊測試,並且好處就是地球所處的位置跟飛船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在太陽兩側,電磁波是無法透過太陽直接到地球上去的,並且兩者之間的距離非常遠,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區分出電磁波與光量子資訊之間的差別。

當然,控制地球上實驗室也是使用電磁波的,只不過是使用四海集團自己的衛星進行轉接,靈韻便可以透過這種手段來控制地球上的實驗室。

同時為了能夠保證飛船與太陽的距離,一直是保持在最大,飛船也會圍繞著太陽進行旋轉,保證在製作量子通訊機構的這一天時間內,飛船可以與地球保持在最遠距離。

同時他們也將會在飛船這邊製造幾臺同樣的機構,測試當飛船遠離這些機構,這些機構是否也會接收到與飛船相同的資訊?

總之設計了一系列的對比實驗,為了就是能夠全面的瞭解這套系統的適用性。

就這樣,這次實驗開始了。

就這樣用了一天的時間,地球上的資訊透過電磁波轉接到飛船上,此時可以確定這套系統已經可以進行測試了。

靈韻這邊收到資訊之後,就透過電磁波傳送了一組資訊,然後開始等待,電磁波的速度雖然是光速,但是此時飛船距離地球已經超過3億公里的距離,電磁波光到地球的時間就需要三個多小時,因此想要知道這次測試是成功還是失敗,是需要漫長的等待。

三個小時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對於徐光亮來說,這段時間的確不算長,因為他一直在思考著如何製作他前面看到的材料,這種材料由於特性非常像中子材料,所以他稱它為半中子材料,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思考,他感覺自己似乎抓住點眉目,所以一邊等待一邊思考的時候,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先生,資訊已經過來了,電磁波從飛船到地球的時間為三小時十五分鐘,就在資訊到達地球之後,飛船上的光量子資訊傳輸機構立即收到了這種資訊,經過對比,這種資訊正是我們發出去的那種資訊,可以說,點對點的測試是成功的。”

靈韻這邊彙報了一下第一次測試的結果,徐光亮這邊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而靈韻這邊接著又進行了下面的測試,下面的測試則是針對多點資料的傳送的。

首先靈韻先讀取了位於飛船後方的量子通訊機構,看看後方的機構是否也收到了剛才的資訊,經過讀取後她發現後方的機構也接收到了同樣的資訊,這證明了,在這套量子系統之下,只要是頻率相同的都可以獲得這則資訊,也就是說這種資訊一旦發出,所有擁有這種量子通訊機構的人都可以收到這個資訊。

不過這只是第一次測試,並不能說明什麼,因此之後又進行了多次測試,證明了這套機構是可以一點對多點進行發射的。

這當然不行,在未來這套系統如果被應用的話,當然是需要進行區分的,畢竟總不能大家都是公開資訊吧?不過,區分飛船還是很好解決的,雖然量子通訊系統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但是基於量子通訊所發展出的一些其他專案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量子金鑰分發。

量子金鑰分發,也稱量子密碼,藉助量子疊加態的傳輸測量實現通訊雙方安全的量子金鑰共享,再透過一次一密的對稱加密體制,即通訊雙方均使用與明文等長的密碼進行逐位元加解密操作,實現無條件絕對安全的保密通訊。

這樣兩者結合就可以很好的解決現在的這個問題,不過讓徐光亮沒有想到的是,量子金鑰分發,現在最大的距離,只不過才幾萬公里,完全不能達到量子通訊的要求,那這就很難受了。

幾個人思考了一番覺得,既然量子金鑰分發系統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還不如藉助這套系統自身的優勢來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說這套系統除了接收資訊的這套系統之外,還會有一個黑箱系統,這個黑箱系統不斷的在執行著密碼,這些密碼是隨機的,能夠保證這些密碼不會被人破譯,同時,這些密碼都是開放性的,每一套系統都可以接收到這些密碼,並且這些密碼鑲嵌了每條飛船各自的特徵,用於區別每一條飛船的密碼,這樣當資訊發出去之後,經過這些密碼加密,其他的飛船即便是接收到這些資訊,也只不過是一串亂碼,只有正確的飛船接收到資訊之後,才可以讀取其中的資訊。

這樣就能保證每一條資訊都有確定的飛船接收到,並且不會出現一條資訊被多條飛船接收到的錯誤。

確定好發展方向之後,靈韻就透過這套系統控制著實驗室進行了新的系統的建設,同時,飛船這邊一邊收回了之前漂浮在宇宙之中的量子通訊系統雞頭,一邊進行新的量子通訊系統的建設,製造了多個之後,再次進行對比測試,果然這一次就可以實現精準的點對點的通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