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力是相互的,想要形成空間翹曲,那麼就需要極大的能量以及能夠承受空間翹曲對於材料的扭曲力,這是重中之重,如果不能承受的話,那麼很可能會因為空間翹曲的力量而破裂,而且造成翹曲機構能量洩露,到時候會波及到整個飛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要知道,超過光速的曲速翹曲,那需要極高的能量,比起核聚變彈也不差哪裡,飛船被這麼一弄,肯定完蛋了!

當然,他也沒想要直接完成這樣的研發,他首先定下的目標是,先完成兩倍光速2c)曲速的研發,到時候兩個人就會離開太陽系,然後一邊尋找某些讓他感興趣的東西,一邊進行模擬研究。

如果有突破的話,再找地方停下來繼續研究一番,成功的話,就改造飛船,然後繼續上路。

不過,即便是兩倍光速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完成的,能夠扭曲空間的力量,是多麼龐大,現在透過數學模型,可以實現空間的扭曲,但是空間的力量是會直接施加在曲速引擎的部件上的,所以如果提升部件的硬度成為了首要的問題。

徐光亮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奈米機器人,在微觀上進行改變,這樣就能得到強度非常高的材料。

經過多次修改之後,靈韻模擬計算發現,這種材料最理想的狀態下是現在他所擁有的材料的強度的十幾倍,可是說是非常驚人了。然而,這種材料仍然不是他想要的材料。

這種材料,的確很強大,能夠支撐曲速飛船達到0.c的速度,但是一旦達到光速,就會崩潰,就從這點來說,這種材料除了能夠給保證曲速引擎更為結實,對於速度的提升影響並不是很大。

因此還需要再次改進,之後又在這種材料上進行了改進,然而經過多天的修改後,雖然材料的確有些進步,但是仍然無法支援一倍光速。

為了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錯誤的方向,徐光亮給自己定了個標準,如果超過一定時間,仍然沒法突破,那就用預知能力檢視這條路線是否正確。

所以研究到這裡,他就利用預知檢視了一下,結果這條路線是錯誤的。

路線錯誤,那就應該再找新的路線,所以很快他就停止了研究,從新尋找方向。

這次他覺得,或許仍然需要在微觀結構中尋找突破的契機,因為他想過,如果讓一塊材料呈現“真”的狀態——也就是說,這塊材料充滿了空隙,雖然空隙很小,但是的確是有的,而如果我們能夠將兩個原子排布的很近,將這些空隙填滿一般來說是不可能的),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能夠得到強度更高的材料呢?

理論上這是可能的,但是實際的操作中,即便是利用奈米機器人行辦法進行構建,雖然能夠讓材料的間隙處於最小數量級,再進一步也是不可能了。

因此想要製作這種材料,單純的奈米機器人是不可能了,那麼使用其他手段進行輔助是不是可以呢?

比如說使用高強度壓力,將原子的間隙再次減少。

不過理論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原子外圍是有電子的,而且電子是隨機出現在原子周圍的,如果想要將原子靠近的足夠的近,那麼就需要考慮這些電子的存在。

除非利用中子星的那種結構,利用強大的壓力將電子壓入原子核中,形成中子材料,這種材料由於沒有電子的存在,原子核的排布非常緊密,沒有間隙,在這種情況下,材料的強度非常高,但是同樣的,這種材料並不是他現在能夠製作的。

一般來講,種子材料在沒有更高深的立場認知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制作的,而宇宙中也是有這種材料的,也就是中子星。

中子星由於巨大的質量造成的重力讓電子被壓入原子核內,成為中子材料,而這種環境,以現在的科技是沒有辦法模擬的。

一邊來講,中子星的形成最多的是因為超新星爆發之後行程的,所以根本沒法做成中子材料,因此這種想法他仔細思考了一番之後,放棄了。

顯然,想要找到合適的材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喜歡重生之預知神豪的科技之路請大家收藏:()重生之預知神豪的科技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