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後,徐光亮跟王箐就回了泉城,本來想找人辦理成人自考呢,找人問了一下,結果這邊韓部長就過來送溫暖了,原來省大學從零幾年開始,就針對土豪想要文憑的情況,學校有類似於培訓班的課程,學完之後,可以獲得一個學士學位學位,當然需要支援一下學校的工作。

徐光亮問了問有沒有材料方面的,結果沒有,這就比較難辦了,不過很快有訊息傳來,可以直接報考本碩連讀,本科隨便報一個,到時候轉到材料學方面,在報考碩士——碩士報考,實際上就是教授的名額給一個,要求就是教授的科研需要贊助一下,這些對於他來說都不是問題,所以乾脆就按這個來吧。

忙完了這個事情,他就開始關心起各個實驗室的研發情況,看看各個實驗室的進度報告檔案。

他對於這些實驗室的進度非常關心,只不過現在成果出的沒有多少,甚至最早的永磁體實驗室,都已經建立兩年多了,也沒有什麼成果,因此他每年需要了解一下情況。

他先是去了傳統光刻機實驗室,雖然對於這個實驗室不重視,但是實驗室已經花了公司上百億了,進度如果還是沒有的話,那就說不過去了。

出乎意料的是,實驗室的進度挺不錯,竟然已經研究到三十二奈米了,要知道在這個時間段在pc機晶片上,這已經是主流晶片的製程了,不過由於有了臺積電的22奈米晶片,所以他們仍然在向著22奈米進發。

但是者不代表32奈米不重要,32奈米的成功這代表著光刻機正式追上了西方國家的步伐!

可能是徐光亮曾經交代過,至少要到14奈米才算是完成了目標,所以他們雖然追上了步伐,但是卻沒有聲張——畢竟沒有完成任務啊!也是徐光亮要求的有點離譜了,要知道,一直到20年以前,14奈米都是主流pc晶片的製程,現在要求達到14奈米,有點強人所難了!

實驗室的負責人陪著徐光亮走了走,他也從負責人的口中瞭解了現在光刻機的情況,現在的32奈米仍然算不上成熟,有著很多的小瑕疵,晶片的成功率不高,而且上游公司的精度也跟不上,總之有很多的問題。

他雖然不在意傳統光刻機的進度,但是並不是一點也不在乎,現在看到了能夠追上的可能性,他還是有些激動,也幸好這段時間正好是各個光刻機企業摸索32奈米以上晶片的時間段,現在趕上來也是一個機會。

他詳細詢問了採用的技術方案,需要的技術授權,甚至於要更進一步的技術授權。

負責人一一說清楚了,32奈米的方案成功了,但是更進一步需要更好的技術支援,這裡面涉及到了一些西方的技術,需要技術授權,好訊息是,這些技術基本上是被放棄的——他們認為這些技術是沒有前途的,或許只需要花錢就能買得到。

瞭解到這一點,徐光亮就趕快回到了辦公室,叫過來高暢國進行商量,到哪家去買這個技術授權。思來想去,也許去臺積電能更容易一些,畢竟他們現在使用的技術是在原來的32奈米的技術上進行升級的,跟這邊的技術路線不一樣。更巧合的是,實驗室所需要的技術正是他們當初提出來的,但是被斷定沒有前途,所以早早淘汰了,或許能夠較為簡單的購買過來。

實際上早期光刻機的研發也是分為好幾種方案的,在前路沒有明確的時候,各種方案都嘗試過,有一些在當時嘗試過後,被認為是沒有前途的方案,就放在那裡了,沒有繼續進行研究,但是當時的技術跟現在是沒法比的,當時不行不代表現在不行,可能只是當時沒有辦法再進一步了,不是說以後不能再進一步了。

正好這次光刻機實驗室雖然沒有用他們的技術,但是再進一步升級,就要涉及到了這些專利,所以要去買專利才能繼續往下研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去臺積電買授權可能是最簡單的。

商量好後,高暢國就帶著談判隊伍去了臺積電,想辦法購買下技術授權。甚至徐光亮還想著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夠買下臺積電的股份,那樣手裡的牌就更多一些,當然這不過也只能是幻想而已,畢竟臺積電的股東都是西方老牌晶片企業,甚至有執光者旗下公司的股份,買股份的必然會驚動他們,所以不可能讓四海投資插一手的。

對此徐光亮也想得開,能行最好不能行就想辦法拿下技術授權就行。

到了臺積電的高暢國的談判並不太順利,主要是臺積電這邊要價比較高,除了要錢之外,還要股份,比較過分的是,錢要50億,股份也要30,這簡直是將四海投資當成冤大頭!

如此苛刻的條件當然不能答應,所以談判仍然在繼續,就看這個情況,可能還有的磨呢!

談判斷斷續續進行了很長時間,等到塵埃落定的時候,已經是三月中旬了。

甚至徐光亮特意採取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完成的,臺積電這邊不但要了十億美元,外加5光刻機實驗室的股份,為此,還特意的將實驗室所用的技術進行拆分,重新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