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請您移步壽堂,兒給您拜壽”林國公領著一行人進來後,向林老夫人行禮後道。

壽堂是林國公在林老夫人滿六十後林國公讓人在萱堂東首的東廂房內搭建的,堂分兩層。

一樓萱廳用作拜壽,二樓三面有窗,推窗而看,左邊可見水榭裡蜿蜒而來的荷塘,在六月荷開後,推窗而立,聞香,賞荷,當真是件雅事。

後面是一大片牡丹,這裡的窗戶開的比較大,人立在前面,推窗望去,有種憑欄遠眺之感,四,五月間牡丹開放,在此賞景,頗有詩意。

此間三月牡丹不能賞,但是在牡丹邊上有一排桃樹,樹雖不多,不能成林,卻也“逃之夭夭,爍爍其華”,很有番意境。

有道是“萱鶴堂前臨遠眺,春光遠困斜倚微。桃花一簇開數朵,不愛深紅愛淺紅。”

初時,林國公想著讓花匠在此栽滿梨樹,地上間種牡丹,因著林老夫人不喜“梨”通“離”音,後改的桃花。沒想,無心插柳,卻很有一番意境。

按說,內宅後院,林國公只需交代一番就可。他一個武將,慣會舞刀弄槍,哪裡有這閑情逸緻,移花弄草的。這一番舉動,除了林國公確實侍母至孝,與薛夫人不問後宅俗事,也不無關聯。

薛氏是大夏僅有的兩國公之一薛國公的女兒。

薛國公僅有一女,在西南一戰中重傷不治,當時薛氏的娘親身懷六甲,已有七個月的身孕,驚聞噩耗,動了胎氣,都說七活八不活,可能悲傷太甚,孩子落地就沒了聲息,薛氏的娘親也因出血不止身亡。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就只剩一個閨女,今上憐其悽苦,又贊薛國公為國捨身之大義,特封其為榮華郡主。

意指,其以後可享一世榮華,並將其養在太後身邊,端的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就是太後年歲已大,沒有精力,教其主持中饋之道。其實,這也能理解,宮裡本就不同於普通世家。

榮華郡主成年後,偶然在宮中偶然遇見當時還是世子的林國公,一眼相中,又不敢言,便悶悶不樂日漸消瘦。

後來還是太後身邊的宮人猜出了幾分。太後對於養在身邊幾年的榮華郡主很有幾分感情。

可林府又不是可以隨便下懿旨的人家,畢竟還有個長公主呢。可喜的是一番試探之後,長公主欣然接受,成就了這一樁姻緣。

婚後,倒也相敬如賓。薛氏雖貴為郡主,但在林老夫人面前並不敢拿大,林國公又是心慕之人,自然更加盡心服侍。

嫁於林府後,一切順心,只除了林二爺的婚事。

……

林大爺林宇恆並林大少爺林煜之跟在林國公身後,林夫人領著林大奶奶黃氏及林大小姐林雅婷,二小姐林雅麗和三小姐林雅楠分兩列過來給林老夫人磕頭祝壽。

“母親,兒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如南山不老松。”

林國公每年都是這麼一句,他本就寡言之人,眾人也習以為常。語畢,獻上一尊玉觀音,只見玉質通透,觀音表情含笑,一看讓人心生暖意。真可謂“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瓏透彩光。脫胎玉質獨一品,時遇諸位高潔緣。”

“好,好,好!”林老夫人難得的連道三個好字,可見她的喜愛。

長公主是先帝親妹,一生不知見過多少好物,但見這玉,卻也覺得難得。

一尊玉觀音,玉高不過一尺,正好適合請到佛堂供桌。玉質通透,無一絲雜色,瑩潤溫潤,雕工流暢精美,寶相莊嚴。靜靜凝視菩薩玉顏,能讓觀者感到內心平和安靜,確是一尊好玉。

“母親喜歡就好,”林國公常年習武,故而面板微黑,但其不濃不淡的劍眉下,雙目炯炯,鼻若懸膽,似黛青遠山般挺直,薄薄嘴唇偏淡,此刻微微勾起,更顯英姿飛揚。

“這個是劉氏幫著我們夫婦選的。”林國公又說道。

劉氏是林國公僅有的妾室。林老夫人和老國公夫妻相得,並無妾室,共生得兩男一女,長女早已嫁於同是勳貴的定遠侯府世子現在的定遠侯,生了兩兒一女;長子在隨老國公出徵北疆,一次突襲中失蹤,至今都沒有訊息。

說是失蹤,其實只為了安慰痛失愛子的林老夫人,眾人都知曉大半是陣亡了。

後來老國公又在沙場殞命,林府上下,就越發的不敢再提了。

現任林國公行二,林老夫人大公子去世後,上請立的世子,後在老國公逝後習爵。

本朝除了皇親郡王不降等,國,伯,侯等在習爵時,都是要降等的,這也是為何大夏朝,現今國公只有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