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罪(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的人天生正確,有的人存在即是罪惡。
世界上有這麼兩種人,每每在王朝的興衰之間扮演著不光明的角色。
一種叫做女人,另一種名為太監。
萬古的罵名,永世不得翻身的恥辱柱上,這兩類人的名字存在的最多。君王的昏庸離不了美色的迷惑,文武大臣的懦弱無能少不了太監閹宦的欺壓震懾。
從三代伊始,遠有妹喜妲己褒姒,近有楊玉環;而從太監的角度來說,趙高老祖宗之後,每一代總要出一兩個名人遺臭萬年。
人們總說黑暗血腥無過於政治,從這種將整個群體打上罪惡的標籤再踢入十八重地獄的行為就是這種黑暗的體現。
其實仔細想想,女人也好,太監也罷,為了生存而依附、諂媚皇帝有錯嗎?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的道理世人皆知,可真正喜歡聽忠言,飲良藥的人又有幾個。更何況是帝王這種已經擺脫人類定義的存在?
作為他身邊的存在,女人也好,太監也罷,敢說忠言,送良藥的不是沒有,只是下場,呵。。。
為上者飾功過。
君王願意將手中的權利分出來,那作為歷史的記錄者自然也要投桃報李。
既然這天下是君王與士大夫共治,那皇帝永遠是正確的好了,文武大臣也不能有錯。將過錯推脫給受他們治理,給他們供奉的百姓似乎有些不太好,那作為異類的女人和太監自然也就成了渾然天成的背鍋俠。
秦政苛暴,民不聊生。
文人們作出如此的定論的同時卻又歌頌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豐功偉績,稱其為千古一帝。
修長城,躍馬金堤,開馳道,一文字。
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成了秦始皇的功績,史官們將其中的血腥氣淡淡的拂去。可秦二世而亡的事實很難抹滅。
那怎麼辦呢?
趙高!就是你了!
平心而論,趙高是個能人。
一個能夠一紙殺扶蘇,一言戮李斯的人豈會是個庸人?說是通天緯地之才也不為過。
他當時的依靠只有一個孩童心智的帝王胡亥,而他面對的卻是天下門閥士大夫,尤其他本人還只是一個最為低賤的閹宦之身。
凡是有膽量往他身上吐口水的人是否該想想,若將自己放在他的位子上,是否能夠活過秦始皇的鐵血專治,取得哪怕只是相近的地位權柄?
說這些也是無用了。
人們只記得趙高在時,阿房宮付之一炬,卻看不到那把火早在秦皇在世時便已燃起。
就好像人們只看到了妲己在時,紂王鹿臺自焚,卻不知道當時朝廷的精銳遠在北海征討不臣,武王只是把握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鑽了一個空子。
也好像如今,人們只知道東廠的廠公殺伐無數,權傾朝野,卻看不到人們日益富足的生活和北平潛在的威脅。
權利不能被一個太監掌握,沒有為什麼,只因為他是一個太監!
“大楚興,陳勝王!秦有趙高,二世而亡。”
快嘴魚的聲音在顫抖,故事也終於接近了尾聲。恐懼的極點是憤怒,他很恐懼,但卻沒有憤怒。那目光中只有祈求,在樓上憑欄而立的朱家公子的身上停留片刻,最後又轉還下來,落在了牆角的那張桌子上,黑色衣袍,黑色帷帽,他是個惡魔,手裡握著他的女兒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