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可聽糊塗了,好好的說著話,六王妃怎麼還動了氣了?”甄嬛故作驚訝,不知不覺將弟妹換成了六王妃,“本宮說過,六王妃是孕中多思,如今看來這情緒也有些不穩了,正巧在宮裡,不如請太醫過來瞧瞧。”

尤靜嫻臉上青了又白白了又青,細細探究甄嬛的神色,極欲在她面上尋出任何一絲破綻。而甄嬛,只以略帶好奇的笑意相對。良久,她輕輕嘆息,起身道:“不勞娘娘,妾身無礙,只當是妾身多思了。妾身如今是王爺枕邊人,許多事除了枕邊人,外人是瞧不出來的。王爺是妾身夫君,妾身一定萬事以他為先,決不讓王爺置身危牆之下。”

甄嬛盈盈含笑,示意槿汐送客:“夫婦之道,這是應當的。本宮就不留六王妃了。”

尤靜嫻深深地望她一眼,似要從她面龐上探究出什麼,然而她終無所得,眸中軟弱之情漸漸如霧彌漫,低聲告辭。

見她身影消失於柔儀殿門外,槿汐端了一碗血燕上前,溫聲道:“娘娘說話累了,這燕窩是新熱的,娘娘不放嘗嘗。”

“不必了。”甄嬛推開瓷碗,“你去查一查今日六王妃來柔儀殿之前可曾見過什麼人沒有。”

槿汐應聲下去。甄嬛正想歇一歇,沐黛卻又進來道:“娘娘,外面李公公來了,說皇上請您去儀元殿。”

玄淩呵!甄嬛煩躁地揉揉太陽穴,此刻玄淩召見,多半是為了昌嬪的事吧。當下不敢多想,照常換了衣裳往儀元殿去了。

午後的時光最是閑暇不過,甄嬛雖然心裡百般情絲鬱結,但望著一路秋風颯颯金桂飄香,心下也稍稍寬慰一些。

玄淩一人在西室獨坐,想是邊關喜報,他信手翻過,倒也閑適。見甄嬛進來,玄淩微笑招手道:“外面可冷著了?”說著便握住她的手,摩挲道:“還是涼了,你身邊的人也不精心,怎不帶著手爐呢。”

甄嬛含笑福了一福,道:“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皇上氣色紅潤,就知道邊關大安了。”

玄淩讓她安然坐下,揚著手中的奏章朗朗笑道:“你猜得不錯。這是邊關急奏,赫赫大軍已經敗退,你兄長甄珩連斬敵將二十六人,大軍不日將回朝獻捷。”

甄嬛聞言盈盈笑道:“這也是聖上用人有方,兄長為皇上效力是該當的。”說著隨意掃了一眼,瞥見玄清與玄汾的名字,續道:“兩位王爺不是去犒勞軍士的麼,怎麼也上了戰場?九王年輕氣盛也就罷了,六王都過了而立之年的人了,怎也不勸著些,若是玉嬈知道了必定擔心。”

玄淩聽聞淡淡皺了眉,道:“老六一向是這個性子,也罷了。”

甄嬛心知目的已成,笑著起身開啟朱漆描花的食盒,溫婉笑道:“臣妾正想著午後的辰光長,皇上中午的膳食必定吃得油膩,又因著為邊關的事高興,想必是敞開了胃口吃的,這時候肯定膩膩的覺得不消化。所以臣妾特意準備了一些清淡的點心拿來請皇上享用,不知可好?”

玄淩笑道:“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朕有嬛嬛,方知這李義山也是所言不虛了。”

甄嬛邊盛了碗蓮葉羹,便道:“這蓮葉羹是取新鮮的嫩蓮葉在日出前摘下來的,熬湯的水用的是這葉子上的露珠,蓮葉好採,只是蒐集這露珠費了點工夫,幸好熬出來的湯極香,倒也不枉費這一番周折。”又取了兩塊藕粉桂花糖糕出來,放在新鮮的蓮花瓣上,端到玄淩面前,“湯是極清淡,不過是借一點蓮葉的清香罷了,這藕粉桂花糖糕最好消化,入口又香甜,皇上嘗嘗吧。”

藕粉桂花糖糕色澤金黃晶瑩,放在粉紅剔透的蓮花花瓣之上,顏色更是誘人,光是看一眼,已經讓人垂涎三尺。玄淩笑道:“東西是簡單,難得做得精緻,叫人一看就有胃口,且桂花正是應景的。”說著吃了一口,極享受愜意,又指著蓮葉羹道:“朕正想與你說一件事,吃這個更是應時。”

甄嬛看著那蓮葉羹,心中陡然升起一絲陰雲,玄淩已笑道:“昨日蘊蓉身子不爽,宣井太醫來一瞧,方知已有了三個月的身孕了。”

一語既出,甄嬛唇邊的笑容微微一滯。自胡蘊蓉被貶為良娣,便從未來向甄嬛請安,只推說身子不好,甄嬛不屑理會,合宮裡也幾乎忘了這個人,不料竟給了她機會劍走偏鋒。

按理說胡蘊蓉是不會再有身孕的,但有書中安陵容的例子在,井如良又是晉康翁主府裡薦來的,甄嬛也不難猜出情由。她忽然想起數月前的一日,玄淩確實因著晉康翁主的情面去看了胡蘊蓉一次,但也僅僅那一次,所以甄嬛並未在意。

甄嬛心下深恨,難為胡蘊蓉瞞得倒周全,竟然連一絲風聲也不露。單等過了頭三個月胎象穩定之後才道出,哪怕再有人要打她腹中骨肉的主意,也應難以找機會下手了。

“難怪皇上一早晉了妹妹為昌嬪呢。”甄嬛保持著最得體的微笑婉言道,她擔心什麼呢,胡蘊蓉這可是自尋死路。“只是皇上也該小心著,這皇嗣是最要緊的事,一定要好好周全了才是,半點也馬虎不得的。臣妾奉旨主理六宮,一定盡心保全昌嬪妹妹的龍胎。”

玄淩握一握甄嬛的手,放佛是為她剛才所說的話感到欣慰,慨然道:“朕知道你最是賢惠。蘊蓉一向不懂事,這一年來拘謹著卻也平和了許多。她畢竟是朕的表妹,朕也不願薄待了她。”他頓一頓,松馳裡似乎帶了一點鬱郁之色,“看在皇嗣的份上,她想必也不會生氣了。”

甄嬛微微一愣,恍然意識到後面那個“她”是指朱柔則。朱柔則如今走了這麼久,玄淩的心思終究也淡了,再說這話,只讓人更覺得傷感和涼薄。說到底,玄淩心中念念不忘的,不過是他幻想中完美無缺的妻子罷了。

“皇上說得極是。”甄嬛心潮起伏,一時轉了千百個念頭,臉上卻依舊微微笑道:“既然有了皇嗣,總不好瞞著其他姐妹們,臣妾回去便通知各宮姐妹們去燕禧殿看望昌嬪妹妹。”

玄淩凝神一笑,道:“這也好。”他想一想,又道:“昌嬪有孕,受不得沖撞,和睦就不必去了。”

甄嬛莞爾:“臣妾會轉告和敬夫人。過幾日大軍班師回朝,皇上難免要設宴款待,不如就趁那時再晉昌嬪妹妹的位份,也可順理成章。”

玄淩微微頷首,“不錯。到底有了龍胎,只嬪位也太低微了。”

甄嬛遞上一方手帕,含笑道:“皇上與臣妾說起晉封昌嬪妹妹一事,倒讓臣妾想起如今六宮妃位多懸。除臣妾外,四妃之中只有賢妃姐姐一位,宮中有的是資歷深厚、德行貴重的妃嬪,所以臣妾忝居高位也常常自覺不安。”

玄淩擦擦唇角,道:“說起來,六宮之中是許久沒有大封一次了。嬛嬛不提,朕倒也疏忽了。”

甄嬛依依道:“臣妾也是這樣想。大軍即將凱旋,其中不乏宮中嬪妃們的父兄,這些朝夕相處的姐妹該好好晉一晉位份才是。另外皇上因戰事免了今年選秀,此次徵戰的功臣之家難免要有秀女入宮,不如就等大軍回朝之後一併冊封。後宮安定,對皇上的前朝也有所助益啊。”

玄淩頷首,“也可。你與眉兒一同入宮,如今你已是皇貴妃,眉兒也為朕生下一子二女,便冊為惠貴妃吧。”他想一想,又道:“賢妃養育著溫儀,就再升一等為淑妃;和敬夫人早些年受了許多委屈,她又素性溫和,就冊為賢妃吧。”

甄嬛盈盈屈膝,聲音裡隱隱有一絲擔憂:“臣妾先代幾位姐姐謝過皇上。只是皇上可還記得當日為了昌嬪妹妹的衣衫鬧出過好大風波。妹妹手中玉璧上既有發明圖案,屬東方貴妃位,如今眉姐姐成了貴妃,不知昌嬪妹妹心裡會不會不痛快?”

玄淩聽她舊事重提,蹙一蹙眉,微有不悅,“當日之事可知她尚擔不起妃位,如何能成貴妃?她還年輕,來日方長。”

甄嬛微微一笑,道:“淑和帝姬是皇上的長女,貞妃是皇二子的生母,這兩位的地位自該與旁人不同,臣妾想總該各晉一位。”

玄淩連忙扶起她道:“這話不錯。那便將那些生育了皇子、帝姬的嬪妃一併晉封了吧。餘下位份和功臣之家入宮的秀女人選,你擬好了單子過來給朕看,再交給禮部去辦就是了。只是一樣,湯修容舉止無狀,又沒有子嗣在身邊,無需再晉封了。”

甄嬛的微笑盈然而生兩頰,投入玄淩的懷中笑道:“到底是皇上思慮周全,臣妾可想不到那樣多了。”

“你個促狹鬼兒,哪裡是想不周全,不過是等著朕來說出口罷了。”玄淩伸手將甄嬛抱在懷中,輕輕一刮她的鼻尖,家常的寧綢長衫上有著墨跡的馨香,暖風吹動殿後的竹葉簌簌地響,襯著午後四平八穩的陽光,直欲催人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