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殿內。

長孫無忌滿心悲憤,卻又不敢表露分毫。

只得極力壓下心頭酸澀,仔細斟酌片刻,方才正色說道:“回陛下。

若百騎司奏報只言顧瀾勾結叛逆,並未篤定顧良也有參與,此事便十之八九與顧良無關。

但無論如何,顧良皆是顧氏家主,顧家有人叛亂他都難辭其咎。

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儘快把顧良押解至京城受審,再把他的罪行公告天下,以免我大唐百姓被奸人蠱惑。”

李世民並未公開密報的內容,是以長孫無忌的處理方法還算公正。

畢竟顧良不是平頭百姓,就算是十惡不赦的謀逆大罪,也需要十足的證據方可定罪。

否則別說世家大族不會答應,就是大唐天下的百姓也不會應允。

李世民也正是深知這一點,方才詢問長孫無忌等人的意見。

如此一來在事不可為之際,他至少還有推卸責任的緩衝區。

“輔機此言大善,顧良之事的確還需慎重處理。”

李世民想了想,復又嘆息著說道:“只可惜顧瀾已被昊兒斬首示眾,否則無需三司會審便可斷定顧良是否有罪。

待昊兒此番歸來,還需你這舅舅多多提點一下才行。”

“臣,遵旨。”

長孫無忌微微笑了笑。

李世民套路實在太多,他可不敢隨意表明態度。

但是朝堂之上的利益關係極為複雜,有些人明知這有可能是李世民的圈套,卻也不得不往裡面鑽。

“陛下!”

一名渾身正氣的中年官員忽然出班,朝著李世民鄭重拜道:“晉王尚未及冠便接連立下大功,實乃大唐百年一見之奇才。

但正如陛下所言,晉王年紀太小做事尚有不足,還需多加歷練方可為陛下解憂。

以臣之見,不如讓晉王在各州各道巡視一番,待過上幾年再召回京城不遲。”

“呵~”

官員一言落下,李世民頓時冷笑出聲。

按照漢唐的規矩,成年皇子皆需前往封地就封,無旨不得返回京城。

李昊再過三兩年便要行冠禮,能夠名正言順留在京城的時間也唯有這兩三年。

如今此人卻建議讓李昊前往各州道巡視,分明便是想要斷絕李昊的回京之路。

而一旦長時間留在地方,遠離長安這個權力中心,李昊便徹底失去爭奪太子之位的機會。

到時候就算他李世民有意換太子,朝堂之上也會是一片反對聲。

此人的忠誠,顯然不在他李二陛下身上。

“魏卿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