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當著和尚罵禿驢,承遠與道信皆是敢怒而不敢言。

只是這其中有幾分真假,那便不得而知了。

李昊悄然觀察著二人的表情,片刻之後方才再度說道:“行了,林家之事待會兒再說。

道信,本王且問你,方醒是如何與倭奴勾結的?

方家之中除了他方醒,還有何人與倭奴為伍?

揚州附近又有多少倭奴?”

“貧僧不知……”

道信果斷搖頭。

眼見李昊神色不善,復又急忙說道:“不過貧僧曾聽方公子提起,自從方家主掌海龍王祭祀之日起,渡邊等人便已然與方家合作。

若非有渡邊等人幫忙,方家也無法操控此事。”

“如此看來這所謂的海族便是倭奴假扮。

方醒還真給我漢人長臉,區區見不得人東西也敢捧為龍王,接受我大唐百姓供奉!

如此玷汙我中原子民,方家當滅!!!”

李昊面色轉冷。

道信見之暗自鬆了口氣。

只要李昊的心思不在他身上,他便有可能逃過一劫。

“道信,本王再問你一次,你當真不知倭奴有多少人,更不知其藏在何處?”

“貧僧不……

略有猜測!”

道信剛欲否定,便見李昊眼中閃過一道寒芒。

隨即不敢耽擱,急聲說道:“啟稟大王。

方醒做事極為謹慎,平日裡絕不會在貧僧面前提起倭奴之事。

貧僧也是僥倖……”

“廢話少說!

本王只想知道倭奴有多少人,又藏在何處!”

李昊怒聲打斷。

道信本能的露出一抹掐媚笑容,應道:“據貧僧猜測,江南地界少說也有八百倭奴。

至於其藏在何處,貧僧便委實不知了。”

“哼!

你如何斷定倭奴唯有八百人?”

“貧僧曾與方公子飲酒,當時渡邊也帶了兩名女子在旁侍奉。

貧僧記得渡邊說過,大唐的海船比倭國強出百倍。

他乘坐的倭國海船頂多七百石,一艘可載兩百餘人。

不過也正因如此,他們當初遇上風暴之時,十艘海船方才有四艘逃出生天。

若是像大唐這般一艘可載七八百人,恐怕他們早已全軍覆沒了!”

“這都不死?!

蒼天無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