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箭?!

十二武衛的制式弓箭?!”

李昊心中驚駭不已,身旁眾人亦是面色沉重。

只因所謂的三叉箭,便是箭頭呈扁平的三角形,兩側帶有倒鉤,晃眼看去如同倒過來的三叉戟一般的利箭。

若是被這樣的箭頭射中,不僅難以拔出箭矢,還會帶來極為可怕的後遺症。

一旦未能及時得到妥善的醫治,日後有很大機率舊傷復發而亡。

是以《唐律》之中有明確規定,即使府兵也不許私藏這等箭矢,否則便與私藏弓弩同罪。

可如今這三叉箭偏偏便出現在刺殺他的刺客手裡。

難道方家早已有起兵造反之心,暗中糾集工匠打造軍械?

可若是果真如此,方家又為何這般輕易便暴露根底呢?

“小郎君,要不還是傳訊京城,交給陛下處置吧!”

眼見李昊沉默不語,陳婉瑩頗為擔心的勸道。

宋建文聞言壯著膽子,點頭附和道:“大王。

此等箭矢便是我鎮魔司也不常用,唯有十二武衛與太子六率方才大量配備。

此事已然涉及朝堂大將,貿然追查對您實屬不利!”

“是啊,大王。

末將當初在邊關也從未使用這等箭矢,這肯定不是揚州府兵的利箭!”

席君買難得動腦,滿臉贊同。

李昊見狀皺起眉頭,總感覺這其中有什麼地方不對。

“爾等不覺得奇怪嗎?”

李昊摸著下巴想了想,說道:“適才刺殺本王之人,只射了一輪弓箭便盡數退去。

若其當真是想刺殺本王,這等做法未免太過倉促。

在這等大火之下,領頭者又如何保證一擊必殺?”

“這……

大王是說方才的黑衣人並非刺客,而是另有目的?!”

聽聞李昊之言,眾人皆感覺此事必有蹊蹺。

可是這一時半刻之間,卻又不知何處有恙。

“欲蓋彌彰!!!”

李昊看著眼前大火,突然之間靈光乍現。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小郎君,您發現什麼了?”

陳婉瑩好奇詢問。

李昊開心的笑了笑,說道:“若是為了刺殺本王,所有的箭矢當集中在本王所站的船頭才對。

但你們看看,如今不僅船頭燃起大火,便是船尾也有起火點。